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4日
分数评价也需创新
徐宜秋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用方法,但分数毕竟不是教育的归宿,只是评价、改进学生学习的手段。既然是手段,教师倘若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分数,便会提升分数的固有价值。
月测,晓润同学化学只考了35分,他找到了我:“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加上1分,让我及格?”“为什么啊?”我问道。“第一次只考了35分,父亲从外地打工回来会责怪我的。”他红着脸回答道。我陷入了沉思:如果直接送给他1分,那是一种施舍,可能会让晓润同学产生投机心理;如果拒绝他,对晓润同学则是种打击,怎么办呢?我想了想,一种创新之举跃然脑海,于是我对他说:“加分不行,不过我可以先借给你1分,下次考试可是要还的啊,另外还要加收利息呢。就是说借你1分,你得还我4分,同时下次还得考40分以上才有资格还,你愿意吗?”晓润同学犹豫地回答道:“试试看吧。”期中统测,他果真考了42分,扣掉4分后,还余38分。
为什么下次我要他考40分以上才有资格还呢?因为不这样的话,在他还掉4分后,剩下的分数就不多了,同时将目标定在还4分,根据晓润同学的学习状况,是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了“分数”的真实性,又考虑到了晓润同学的可接受性。而这里的“借分”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我“借”给晓润同学的是一种感动、一种自信、一种鼓励,说到底就是在晓润同学的心田里播下了“期待”的种子。
而晓彦同学化学月测只得了31分,我却在试卷上批了“31~46”。晓彦同学一脸茫然,不解其意,我便把晓彦同学找了过来:“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将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的话,完全可以得到及格分,不是吗?”晓彦同学信服地点点头。“再来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你在作业中也错过,后来改对了。这次考试怎么又错了呢?这说明你平时订正作业不认真。如果你上次能认真订正的话,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而你就可以考到42分。我说得不错吧?”晓彦同学再次信服地点了点头:“我上次改作业是拿别人的作业本抄了一遍。”“再看看这道题,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如果细心一点,你就可以得到46分了,你说呢?”晓彦同学脸红了:“以后我上课一定认真听讲,备一本作业纠错本,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能考到46分的。”
这里的31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的目标是46分,我采用这种“区间式”打分方式后,再与晓彦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让晓彦同学明白了实现目标的三个要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纠错、考试态度端正。这种运用分数定量判断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关注了晓彦同学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晓彦同学的学习过程,更关注了晓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了晓彦同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我在教学中除采用“借分”“区间分”以外,还经常采用“送分”“减分”“空白分”等形式,使冰冷的分数也变得“含情脉脉”起来。其实,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和空间,如教师能够赋予分数爱生味道,有时候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由此,用分数评价学生看似无情,就看教师怎么认识它、怎么使用它。也就是说教师在给学生打分时,更应该注入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希望、期待……
(作者单位:通州区刘桥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