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4日
九天揽月,筑梦苍穹
——读《筑梦九天》有感
通州小学五(7)班 季屹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当读到李白的这句诗,我就会想九天在哪里?九天究竟是个什么地方?或许李白也和我有同样的疑问吧!
然而,我比他可幸运太多了。他的九天也就出现在他的梦里,或者出现在酒后迷离的眼神中。而我的九天却从我手中的《筑梦九天》悄然飞出,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现在我前进的道路上,那就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之奋斗的航天事业。
中国从来不缺天才与勇士,明朝就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天才把自己绑在椅子上,想利用自制的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空,不幸的是火箭制造技术不过关,万户没有能回来。
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创伤的洗礼后,新中国在风雨中诞生了。直到1970年,在经过钱学森、赵九章、孙家栋等前辈的努力下,终于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这一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3年,神舟五号终于将中国人民的英雄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并且在绕地球旅行了14圈以后凯旋。自此以后,中国人便成了太空中的常客,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景海鹏、陈东……轮番去太空“出差”,时间也从原来的一天增加到现在的六个月。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任性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太空旅行。
“从奔跑到飞翔,骑单车到月亮,多少闪光的梦,到达是因为敢想。”我不由地哼起了这句歌词。是啊,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拼出的一条血路,他们敢想敢干,实现了中国从奔跑到飞翔的跨越。
身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要肩负起这民族复兴的使命,九天揽月,筑梦苍穹。
(指导老师:沈红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