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21日
正能量的火炬在这里熊熊燃烧了60年
文/吴庆华
播撒一颗向善的种子,让爱的春笋在通州大地上处处拔节。走进金沙小学,“学雷锋做好事”已成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行为习惯,雷锋精神就像一把熊熊燃烧了60年的火炬,让孩子们把爱心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
透过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刘飞就像一盏明灯,启亮了孩子们的世界。时光倒回60年前,刘老师把雷锋当成自己的偶像,率先发起了追“锋”行动,成立了五(2)雷锋中队,他带着孩子们走街串巷,帮助军烈属和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资助困难群众。60年风风雨雨,一代代金小人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用一颗颗纯朴善良的童心传递着英雄的火炬,让爱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在金沙小学参观,一张张栩栩如生、诠释大爱雷锋精神的剪纸和刻画让人的精神再次得到洗礼,一个个生动活泼、重塑雷锋光辉形象的盘雕艺术品让正能量的血液在身体里沸腾。
“每做一件好事,我就觉得特别快乐……”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王玉兰就是金沙小学五(2)中队1969届的代表。1998年3月,通州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作为001号志愿者,王玉兰接受了照顾宋英、姜美善两位离退休老干部的任务。
翻晒床被、清洗被褥、帮助购物,逢年过节总是大包小包地将慰问礼物送去,她对二老的关怀无微不至,让无儿无女的老人多了份慰藉。2011年,姜老离世后,宋英捐出百万元成为“中国好人”。面对老人生活难以自理,王玉兰动员全家轮流照顾老人的起居,她用最好的食材变着花样做菜,定时为老人洗脚、按摩、擦澡,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雷锋精神需要代代传承……”王玉兰的先生张明华也毕业于金沙小学,他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自己在河里游泳时捡到一袋子沉甸甸的东西,打开一看,惊奇地发现是珍珠和银圆之类的物品。张明华毫不犹豫地将袋子交给当地派出所,他拾金不昧的事迹轰动了学校,那封表扬信成了激励他一辈子做好人、做善事的人生航标。
在金沙小学的校园里漫步,你还会听到这些故事:为了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孩子们自掏腰包,为参加抗美援朝的离休老干部买戏剧磁带;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李奶奶用水,一群孩子通过接力的方式,穿越拐七拐八的巷弄为老人挑水……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一件件串起来,却可以成为一条闪耀着时代光芒的项链。
她叫丁淑霞,从五(2)雷锋中队走向社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参与了汶川大地震的捐助,在新冠疫情初期学校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她想方设法买到一万多只口罩捐给学校,解了燃眉之急。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金沙小学的爱心故事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生生不息,一代代把爱的接力棒传下去。
追“锋”行动,爱的传承。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光的五彩世界,一份爱化作挺直中华脊梁的正能量。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如何弘扬雷锋精神,正如校长严永梅所言:“以五育并举”为纲领,以校训精神为抓手,以勤积善、以谨养善、以刚扬善、以实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