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1日
“农家蚕豆飘香,正是朵颐蚕豆、品味乡愁的大好时节,因为蚕豆的味道,传承着的永远是地地道道的家乡味道。”
十里春风蚕豆香
徐宜秋
春暖花开,麦子从容抽穗,油菜悠然结荚,蚕豆苗也调皮地探出小脑袋瓜,一下子窜得老高,与布谷鸟一起迎接着每天的朝阳。当金灿灿的油菜花铺满原野的时候,羞答答的蚕豆花也开始点缀大地。
蚕豆花开是蚕豆生命中最璀璨的日子,一簇就是三五朵,而第一簇还没有完全凋谢,第二簇、第三簇就争先恐后地相继绽放。花儿素雅靓丽,由蕊部的黛黑向外部逐渐舒展变淡,到花的边缘时已是一抹乳白,恰似婴儿水汪汪的眼睛,眼睛上面又外罩一片蓝色的大花瓣,且两朵花还是对生的,整个造型显得俊俏可爱,斑晕里蕴藏着清亮的眼眸,眼眸里蜂飞蝶舞、春光迷离。更由于蚕豆一生中一直有个边开花边结果的特性,使得花香弥漫了整个春天。
清代书画家汪士慎有一首题画诗:“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意思是说,遍野的蚕豆花开了,映衬着这蚕豆花的是一株株初生的小桑。那方正的梗子、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它吐着芬芳的清香。那散发着田间野粉的蚕豆花是无人喜爱的,因为它不愿意追逐东风、更不愿意混杂在众多的花香阵中来抬高身份,这正凸显了蚕豆的高尚品德:沉默而无语,大美而不言。无论田埂地角,还是山石瓦砾间,从不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凭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最终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青蔓牵衣细草长,高低山路敛烟光。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说的是初夏蚕豆荚渐渐饱胀圆鼓,此时鲜蚕豆可以食用了。撕开豆荚,三四粒绿如碧玉的蚕豆静静地卧着。别的不说,光看豆的颜色就顿生爱意,蚕豆嫩得几乎能掐出青汁来,那珠圆玉润的外形早让人不食而醉了。
到了立夏时节,青蚕豆基本成熟了,在民间有立夏日吃青蚕豆的习俗。那天的孩子一定要吃三样东西:咸鸭蛋、麦食、嫩蚕豆。据说,吃了后整个夏天就不会生病,连痱子也不会长。“食之有味,适口为珍。”是嫩蚕豆的最佳标签,而嫩蚕豆的真正吃法则见于晚清诗人袁枚建议:“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传统的芥菜清炒嫩蚕豆的烹调方式,成了寻常百姓家老灶头上的一道家常菜。将宛如青衣卿的“立夏豆”新鲜摘下,剥出翠绿的豆粒,连同内皮用葱油生煸,加些切碎的芥菜,吃进口中,绿皮柔嫩,绿皮内的豆肉糯软甘润,香中带甜,所谓“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是民间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时令菜”。
当代江南才子范烟桥《茶烟歇》云:“摘而剥之,小如薏苡;煮而食之,可忘肉味。”过了节令,蚕豆不再青嫩,有些老了,此时,可以把豆粒上的一层绿皮剥掉,豆粒分开成豆瓣,入油锅翻炒后,加入腌制的大头菜与猪油渣,成就了南通地区一道风味独特的家常招牌菜:三老聚会。这豆瓣里的氨基酸彻底分解游离出来,与大头菜、猪油渣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自然之鲜。盛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吃到嘴里脆酥酥、鲜笃笃,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倘若有机会在绍兴的咸亨酒店里“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一句“多乎哉,不多也”的妙言,让孔乙己的穷酸相跃然纸上,却也让普通的蚕豆有了文化的味道。
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蚕豆收获的季节,农家蚕豆飘香,正是朵颐蚕豆、品味乡愁的大好时节,因为蚕豆的味道,传承着的永远是地地道道的家乡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