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1日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南通简直是‘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用‘南腔北调’来形容南通方言可谓淋漓尽致。”

趣说南通方言

凌华

南通是一个多方言的城市,南通方言(当然包括通州方言在内)到底有多少种?有说4种,有说7种,还有说更多的,虽然我非南通方言研究者,更非南通方言专家,但是,在南通诸多方言中,我至少会其中的三四种。

我出生在现金沙街道,外婆也是金沙人,三岁时跟随母亲到原南通县三余乡安家落户,而我爷爷又生活在南通唐闸,所以,从小就“走南闯北”的我基本上能说一口流利的南通话(涉及平潮、兴仁、石港等地)、金沙话和启海话,通东话也能说一点,虽然不很流利,但是基本都能听得懂。

南通话听起来像听日语,这是外地人的共识。民间有个比较经典的桥段:“裤子也瓦,裤多西瓦,哈子也瓦,哈多西瓦。”念起来是不是非常像日语?其实把这段话翻译成普通话非常简单:裤子要坏,裤带先坏,鞋子要坏,鞋带先坏。我在通州区人武部工作时,每年征兵期间,许多外地接兵干部告诉我,南通的新兵到部队以后,遇到老乡喜欢用南通方言对话,以至于其他地方的新兵都疑惑:“你们南通人的日语为何如此流利?”

南通方言复杂而多种,即使是南通人,不要说会说所有南通方言,能听懂所有南通方言也不多。有些地方马路南边与马路北边说的话也不一样,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南通简直是“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用“南腔北调”来形容南通方言可谓淋漓尽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原南通县纺织厂上班,有个同事因工作需要到通棉一厂技术培训。有一天中午,他和他的培训师傅一起吃中饭,由于师傅吃得快,吃完后,用南通话对他说:“我吃好了,你把菜‘哇’吃掉。”意思是你把余下的菜全部吃掉,而我同事是启海人,说的是启海话,“哇”在启海口音中是倒掉的意思,听了师傅的话,他百思不得其解,因而闹出了一个小笑话。至于启海口音中“腌鸡”不是真正腌制的鸡,而是南通话里“咸菜”的意思,南通话“呐呐”不是指奶奶,而是启海话里“老婆”的意思,诸如此类的“笑话”更是数不胜数。

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到南通表演时说过一句“锅里没有盐”,外地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说的是“家里没有人”的意思,以至于2006年马老先生去世时,南通媒体在发布消息时用了“这回锅里真的没有盐了”这个很有南通方言特色的标题,来表达南通读者和听众对老先生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