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3日
“有了一份报纸的陪伴,不再寂寞,不再冷清,不再闭塞,不再无聊。”
读一份报纸成半仙
杨松
我喜爱读报。
在岗时,读报是一件不能或缺的事;退休离岗了,我仍然喜爱读报。读报,能了解最新发生的天下大事;读报,能及时采集工作需要的最新动态信息;读报,能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在缺少现代传媒的那个年代,报纸是人们的日常精神食粮,即使是当下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传媒高速发展的时代,报纸仍以其独有的深度透析、存续复读、长篇舆论等功能,吸引了广大读者群。电视、手机、互联网是迅即传递的快餐,而报纸是可细嚼慢咽的大餐。
在寒冷的冬日,坐在自家阳台上,泡一杯香茗,拿一份报纸,边晒太阳,边饮茶,边读报,轻松惬意,悠然静好;在炎炎夏日的清晨,拿一份报纸,来到河畔小游园,独自坐在凉亭木椅上,听着欢快的蝉鸣鸟声,闻着淡淡的花草芳香,静心读一份报纸,恰似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
《南通日报》《江海晚报》《通州日报》是我最爱阅读的报纸,因为这三份报纸刊登的新闻就发生在身边,读来感同身受。同时,可以通过这三份报纸的窗口“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
读报知时事。报纸网罗中外时事要闻。读报,领略到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的盛况和大会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读报,看到江海大地处处春潮涌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动人情景;读报,看到俄乌战争炮声隆隆、烽火狼烟的激战场面;读报,看到土耳其大地震楼塌房倒、遍地废墟、死伤无数的悲惨镜头;读报,看到社会万象、奇闻轶事。真可谓一报在手全知天下事。
读报明事理。《南通日报》的学与思栏目刊发的理论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见地,读来能开阔视野,明辨是非,启迪思想,升华境界。《通州日报》时评栏目刊登的文章,针砭时弊,能释疑解惑,短小精悍,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近日,阅读《南通日报》学与思栏目发表的季建林的文章《关于与苏南上海合力打造长江口战略协同区的建议》,颇有启迪,文章提出的建议有高度、有厚度、有力度,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实践性。
读报长知识。报纸刊发的文章,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保健知识,生活常识,烹饪艺术,读来可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阅读《南通日报》城市记忆栏目、《江海晚报》城市及文化周刊栏目,可以更多地了解南通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读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刊发的朱江、赵鹏老师撰写的多篇张謇研究的文章,更多地了解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张謇,为张謇先生在南通创下的丰功伟绩而骄傲,为张謇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而敬仰,为张謇先生那种甘愿奉献的事迹而感动。
读报修涵养。《南通日报》的江海文学、《江海晚报》的夜明珠、《通州日报》的芳草地都是我喜爱阅读的版面,刊登的小说、散文、诗歌、楹联、报告文学等作品,歌颂英模创业的事迹,记录时代变迁的脚印,反映凡人生活的故事,读来就像一杯浓香扑鼻的咖啡,有滋有味,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丰富了精神世界。
有了一份报纸的陪伴,不再寂寞,不再冷清,不再闭塞,不再无聊。
读一份报纸成半仙。读报让人更聪慧,更充实,更知性,更豁达。
苏公网安备 32061202001248号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847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