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0日

平潮小学教育集团:优质均衡创特色 奋楫扬帆再出发

编者按:姹紫嫣红春满园,美美与共竞风流。平潮小学教育集团坚持“标杆引领、文化相融、资源整合、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推动集团整体发展,激发内在驱动力,扩大办学影响力,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各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四重”而行: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正心少年”

南通市通州区五接小学

统整课程思政,汇聚正心合力;

赓续红色血脉,接力正心实践;

倡导向上向善,培育正心少年。

五接小学重视“正心文化”的建设与发扬,把“红色文化”纳入学校育人范畴,引领学生从“红色文化”中坚定信念、向上向善,是五接小学“正心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重“完形”,有机编织“正心网”

1.重信仰,寻觅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学校各学科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印记”,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2.重整合,打造课程思政。德法课程是主阵地,紧扣教材让价值讨论点燃儿童信念之灯;语文组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诵读革命诗词、讲英雄故事,探寻“革命文化”;英语组进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比赛;数学组创设革命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艺术组进行革命歌曲学唱、革命图景创作。

3.重立德,编织“正心之网”。各学科组集思广益,立足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小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性生长,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课程思政为学生编织了一张“德性之网”“理想信念之网”,让学生达成生命自觉和价值自信,真正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二、阵地建设重“全化”,长线叩响“正心门”

1.布排红色长廊,震撼“正心之门”。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育人育心,文化先行。为了让五小学子知过去、展未来,学校在正清楼精心打造了党史文化长廊。从南湖红船上的记忆走来,到中国梦的亟待实现,有艰苦卓绝的战争场景,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百张图片、一百个振奋人心的历史瞬间,以生动的图文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带给他们内心的触动。这里是孩子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窗口,孩子流连其间,驻足观赏、思考,内心播下奋进的种子。

2.建设书香教室,勤开“正心之门”。文化渗透最是润物无声,正行楼点点书吧,各个教室图书角内分别增设了一本本红色读物。教室外墙壁张贴着一张张“正心”标语,闲暇时光,孩子们流连其间,潜心阅读,红色精神滋养童心。

三、多彩活动重“主旨”,历时激荡“正心场”

“红色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1.“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少先队员祭奠英烈,用实际行动感悟英雄事迹,汲取前进力量,坚定奉献精神。结合学校读书节,少先队组织“红色故事”大赛、征文大赛,在阅读与展示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2.“赛歌·红五月”系列活动。艺术节期间,开展班级红色歌曲比赛,五小少年用饱满激情的歌声、如火一样的热情,展现新时代少年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建党·百年庆”系列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中,举全校之力,精心打造了“百人同书,千人同诵”风采展示,全体学生用激昂的跑操、蓬勃的朝气跑出镰刀、铁锤最美的姿态……

4.“宣讲·知党史”系列活动。学校先后邀请多名退休教师进行党史知识宣讲。活动开展激荡了师生的爱国心,为他们提供了书写爱国情的大舞台。

四、红色研学重“内化”,近距走好“正心路”

1.向校外延展,踏上研学路。“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为丰实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学校把红色教育场地从学校延伸到校外,引导孩子们走上了红色研学之路。

2.向内心转化,走好研学路。平潮西乡地下党支部陈列馆、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都成了孩子们经常参观学习的去处。在寻访中,他们看着一张张旧照片,陈列馆内的一件件旧物件,仿佛走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回首峥嵘岁月,家国情怀更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开创未来。在烈士碑前,孩子铿锵的誓言,便是心中最美的颂歌。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五小学子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革命之红色,儿童最美的人生底色;红色之文化,儿童正心的不竭动力。浸润红色底蕴,投入红色实践,争做正心少年,五小学子一直在行动!

开辟“第三课堂” 培育教养之人

南通市通州区李港小学

生命的力量在脚下,行走的课堂在路上。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李港小学秉承校训“做有教养的人”,开辟了行走的“第三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中,通过研学、访学、拓学,涵养学生品行、润泽学生品格、提升学生品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拓宽研学渠道,提高育人功能

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镇博物馆、家乡自然风光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拓宽研学渠道。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小李港闸,让学生了解长江各处水闸的运行情况以及紧急情况应急措施,了解长江重点水域禁渔情况,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参观五接镇刺绣博物馆,让学生见识传统工艺的美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参观乡镇振兴馆,了解天后宫村的历史和未来,了解李港哨口风筝的历史与现状,亲近家乡本土文化。孩子们参观家乡新貌,了解家乡新变化,增强家乡自豪感,助力家乡振兴;走向美丽的长江边,感受江滨的美丽风光,形成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让环保理念入脑入心;走进农家书屋,度过有意义的假日,体会阅读之乐。

学校多角度、广范围的研学活动,将教育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用双眼探寻自然,用经历和思考充实成长的行囊。

二、强化访学体验,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积极与社会联系,发掘身边的“名人”“好人”,带领学生进行访学活动,在访学中实现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结合。

1.追寻红色足迹。孩子们来到五接籍抗美援朝老志愿军秦长燊的家,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凶险,体会革命英雄舍生忘死的坚定信念;到五接籍抗战英雄张坚烈士墓地,瞻仰烈士墓碑,聆听英雄事迹,立志继承烈士遗志,挥洒热血青春;到平潮西乡地下党支部党史陈列室,了解五接反清乡和反内战活动,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基因的想法在心底萌发,革命精神在心中茁壮成长。

2.寻访家乡雷锋。孩子们采访勇救落水司机的王兵,深入了解他的英勇事迹,聆听教诲,立志传承雷锋精神,成为志存高远、品学兼优的学子,争做时代新人。

3.进行行业调研。疫情时期,社区干部异常忙碌,学生走进社区调研“村官”,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跟踪日常工作,体会职业艰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到社区疫情查验点,给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矿泉水等物品,体验志愿者工作,为抗疫工作注入动力。

学校访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增强其对社会的认知,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丰富拓学形式,增强育人实效

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校拓学活动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用手触摸生活、用心了解生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依托开沙岛独特的地理资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开展“行走的党课”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在开沙岛进行“军事”训练,不仅让学生“入境”体验,“入心”感悟,更能“入行”磨炼,让红色革命教育绽放耀眼的光彩,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团结、坚持、拼搏、勇气的力量。

沿江公路是五接镇的交通要道,通过带领学生调研沿江公路客流量和行人出行习惯,形成安全交通意识。环保是永远热门的话题,学生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向人们宣传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理念;到街道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树立环保形象,用自身行为带动他人的环保自觉。

学校成立了校外劳动基地,让学生体验农耕生活,学会松土、分垄、播种、浇水、除草,体验收获的喜悦,体会劳动的光荣,更明白了珍惜当下生活、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学校通过开发第三课堂,开设德育活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全方位育人课程,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进行综合大体验,让学生在看、学、思、悟、访、练、行中感受生活、体验社会、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提升能力、完善人格,成为有教养的人,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习礼立德 用劳动打好人生底色

南通市通州区平东小学

平东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习礼立德,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基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情境中体验感悟,培养孩子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的习惯,最终实现劳动素养的真发展。2022年,学校被评为通州区“新劳动教育年度优秀学校”,三名教师获评区“新劳动教育年度优秀项目负责人”。

氛围熏陶,潜移默化

学校突出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氛围营造和思想教育,宣传橱窗定期布置劳动主题专版,班报开辟“劳动光荣”专栏。每学期安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升旗仪式,推介和表彰每月“劳动小达人”。学校要求各班建立劳动公约,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劳动精神、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课程化实施劳动教育,从“卫生防护”“环境保洁”“物品规整”“分餐服务”“种植养护”五个方面编制了《平东小学校园岗位劳动指导手册》。常态化开展“在克服困难中成长”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家校携手、合力育人。

走近榜样,汲取力量

学校把“寻访”和“致敬”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精神,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寻访”就是引导学生寻访、研究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包括环卫工人、物业人员、建筑工人、农民等,要求学生不仅要“遇见劳动者”“采访劳动者”,还要了解他们的劳动内容,感受劳动者的日常工作,更要记录劳动者的劳动业绩和风采,让学生明白“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果”,要向最美劳动者和伟大劳动者致敬。

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向王进喜、袁隆平、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等各行业杰出劳动者学习和致敬活动。

“寻访”和“致敬”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些劳动者的不平凡事迹,让学生懂得要立足岗位,在平凡的劳动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学生明白共和国的脊梁就是靠这些伟大的劳动者和普通的劳动者在支撑着,我们既要向他们致敬,也要向他们学习。

学科渗透,注重实践

学校注重将新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不断创新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形式,扩充劳动教育的内容。学期初,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因子”,将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内容系统梳理并汇总,人人必备、必上一节体现劳动精神培育的学科劳动教育课。教务处专门组织开展全学科、全学段劳动教育精品课例的研究、推广教研活动,每学期将各学科体现劳动教育的教案、课堂实录统一收集归档,形成资源库。

充分利用时令节气、民俗文化的劳动实践因素,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今年3月,学校开展“植树节”劳动周系列活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日常种植养护、校园内集体植树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3月14日,“南通发布”和“今日头条”报道了学校“植树节”劳动周的开展情况。学校每年组织开展的“学习雷锋,文明有我”“走进端午,品味粽香”等综合实践活动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劳动体验。

基地实践,拓展延伸

学校在校园内重点开发了“四季双园”劳动实践基地,确立了以“基地为载体、体验育人、创建特色”的发展思路。为更好地配套校内劳动劳动基地“四季双园”的种植、养护活动,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团队精心策划、严谨调研、反复修改,编写了校本教材《四季田园》。教材根据南通本地的时令节气特点设置了四组课程内容:认识二十四节气、认识农具、青青园中蔬、绿植伴我成长。教材旨在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自然和谐地参与到田园劳动,明白“劳动最光荣”的真谛。2022年,学校积极主动与南通世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平东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成功挂牌,为后续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生活即课堂,劳动出真知。平东小学注重引领孩子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让孩子在回归生活的劳动中与自然接触,让他们身体力行。相信按照既定方针、思路一直走下去,新劳动教育一定会在平东小学结出累累硕果!

全“心”浇灌促“五育”花开

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小学

为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总目标,赵甸小学立足打造“美·优·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五育并举”作为主抓手,从“心”出发,全“心”育人。

一、德育铸魂,物态文化养心

学校着力打造“勤·雅”文化品牌,“勤学以致博,笃行而达雅”,通过擦亮文化品牌,增强学校的教育吸引力。学校德育组精心创编了《赵甸小学学子规》,共十三个篇章、624个字,从个人行为举止到待人接物,从日常小节到品性人格,向学生提出文明礼仪、遵章守纪、卫生环保、自主发展等四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着力培养“勤·雅”少年。学校精心打造“勤·雅”广场、“勤·雅”长廊,利用教学楼走廊布置图文并茂的《学子规》长廊,利用楼梯底楼空位布置“勤·雅”阅读吧,楼体两侧布置“勤·雅”少年书画作品展,教室布置《学子规》作品展板,让德育文化悄无声息地滋养与陪伴学生的日常。

二、智育立身,课堂提质用心

学校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加强教师教学“六认真”检查,做到随机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培优补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学校从打造“立学课堂”入手,学科组主抓集体备课,“暴露—引导”教学模式的推广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组内教研课、随堂问诊课等形式不断推进课堂改革,将学生的智育做好,为“双减”赢得最重要的保障。学校提出“精致作业”的要求,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但必须要有创新有趣的增智作业,语、数、英学科组开展专题作业研讨,让优质作业成为提升智育的重要帮手。

三、体育强基,“一校一品”走心

全面育人强素养,体质健康是根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谋划,“欢乐毽球、银球闪耀、轻羽飞扬”三小球类传统优势项目扎实推广,科学训练,学校乒乓球队和毽球队连续多年获区比赛一等奖。学校制订了大课间教师值班制度,保障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在推进“一校一品”工程中,学校申报了以羽毛球为主体的精品项目。学校体育组专门编排了羽毛球操,利用延时服务第二课时,班主任、科任老师配合体育老师完成球操的教学,并成功举行了首届羽毛球操比赛。各班组建男、女羽毛球队,体育课、阳光活动、课余时间,随处可见挥舞的球拍、翻飞的羽球,孩子们高高跃起的身影成了学校亮丽的风景线。

四、美育亮色,艺术创美润心

美育润童心。学校重视艺术课的教研,常听音乐、美术专职老师的课,帮助她们提高课堂效率。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推进学校艺术社团建设,共开设绘画、舞蹈、书法、朗诵、合唱、剧社等16个校级社团,选派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辅导老师。社团成果丰硕,朗诵社团作品《红船,从南湖起航》获得省一等奖,小合唱社团的节目成功入选通州区展演,多名学生在区三独比赛、区手绘封比赛、区手抄报比赛中获奖。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暨乡村少年宫文艺汇演,孩子们用美妙的歌声、轻盈的舞姿、深情的朗诵、诙谐的情景剧展现出全面发展的风姿。每周三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是学校校级社团活动时间,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生活点亮了色彩。

五、劳育固本,习惯养成暖心

学校依托“勤·雅”文化品牌,精心打造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勤甸园”,三到六年级每班都有自己的“三分地”,孩子们在劳动基地内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实践能力。学校开展系列主题劳动教育活动,“整理小达人”“农忙小帮手”“寻找小厨神”“发现劳动之美”……结合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劳动类课程“变废为宝小制作”“我是小小工艺师”,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手工制作的本领,更锻炼了动手能力,体悟了劳动之趣。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老师多提醒、勤指导、多帮助,通过丰富的劳动实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育”并举催开生命之花,“勤·雅”少年绽放绚丽之姿。全体赵小人将不断开拓进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倾力奉献智慧和能量。

阅读赋能成长 书香浸润校园

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小学

新坝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未来蓄能”,而阅读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坝小学生启智蓄能的金钥匙。学校在“蓄能教育”引领下,让学生从“阅读”进入“悦读”的境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用书香浸润师生心田。

一、培育种子教师,打造“领读者”

教师的文化阅读视野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品质,儿童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学校组建书香教师团队,利用学校青年教师读书社,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创建交流平台,共读教育专著,齐研新课标。每月初列出阅读计划,提炼阅读方法,排好领读轮流表,开展线下阅读,分享读后心得,月底将读书成果提交坝小读书群,每一位青年教师勇当领读者”,做好引路人,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力量。

二、优化读书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新建的教学大楼处处彰显了文化底蕴,“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童年”等有关阅读的标语随处可见。长廊里、小亭边的微型书架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开阔;班级读书角是人气“打卡点”,每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小型图书室,书香飘溢。建立家庭书屋,与父母一起制订亲子阅读计划,共同阅读、共享感悟,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沐浴在悠悠的书香里,感受“漫卷云舒,洗涤情怀”的快乐。“学校—班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由此升级“三位一体”的阅读环境,让书香散发到每一个角落。

三、聚焦课堂内外,提升阅读素养

各年级语文教师精心制订阅读计划,给孩子们推荐了一本本好书,有共读书目、必读书目、选读书目。早晨国学经典诵读,孩子们用琅琅书声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诗歌开启了一个个崭新的黎明;中午“沉浸式阅读”,孩子们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批注,静气凝神间留下读书的痕迹。傍晚“反思式阅读”,与文字深入交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

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教师充分发挥“以一带本”的连带式阅读策略,高效整合课内外阅读教材,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增强积累,使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升。每周一位“小能豆”悦读领跑,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每周一次社团“悦读”,激活创意思维。学校开设古文诵读、经典阅读、绘本阅读、童诗童谣等社团活动,形成班级特色。聚焦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更好地保证阅读的深度推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推进“333”方案,丰富阅读生活

学校以校园读书节为主阵地,大力推进全员全科阅读,开展书香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每学期都设有读书文化节,融所有学科为一体。文化节中,学校推进了“333”方案,开展了三项活动:“我讲课外书中的故事”“跳蚤书市”“经典诵读”;三场竞赛:“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数学试题阅读竞赛”“英语时文阅读竞赛”;三种展示:教师阅读成果展,学生采蜜集展,亲子共读成果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科阅读展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持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力、阅读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一个个“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脱颖而出。

在书香的氤氲下一路采撷,一路收获。陆敏、耿柯南、王晓梅等老师分别在《新课程导学》《生活教育》《新作文》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孙佳怡、丁晓芹老师在通州区举行的“黄浦杯”“行知杯”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孩子们也有多篇优秀作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在通州区举行的各类征文中获奖文章百余篇。校园情景剧《敢问路在何方》,诗朗诵《红船,从南湖起航》《少年中国说》在通州区校园艺术节活动中比赛获一、二等奖。学校多个班级获评通州区“书香班级”。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新坝小学的老师们努力成为阅读的“领读者”,新坝小学的“小能豆”们也个个蓄满能量,踏上读书的征程,烙下坚实的脚印,开启读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