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0日
大爱“三献”点燃生命的希望
今年春节刚过,我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陆丽华在南京明基医院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光荣地成为通州区第13位、南通市第7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陆丽华有点晕血,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进行了历时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说:“能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开心、幸福。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保护和挽救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业,使绝望中的患者得到生的希望。”
近年来,通州区红十字会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挖掘爱心潜力,紧抓科普宣讲契机,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三献”事业高质量发展。
2003年,我区启动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宣传工作,为保障捐献成功率,区红会强化服务,提升入库精准度,做好捐献前各方动员沟通,捐献中做好陪护关照。捐献完成后,区红会都会跟踪随访,定期慰问、体检,并将家庭困难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纳入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对象范围,鼓励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目前,我区已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274人,13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13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捐献人数位居南通各县(市、区)第一。区红会荣获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优秀奖,连续三年获评南通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一等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区树立典型、推选先进,管志鸿等4名捐献者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陈玲被评为“南通好人”、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典型,徐敬垚获评通州区“十佳青年”,捐献者及其家人都感受到捐献的光荣。同时,区红会通过融媒体中心在线访谈节目,让捐献者与接受移植成功康复的白血病患者向社会大众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通州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徐建也是一名献血达人,迄今已无偿献血44次,其中全血13100ml、血小板8个单位,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最美红十字人”,用爱心延续他人的生命,而他却觉得“我很幸运可以帮助到别人”。每年,区红会都会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进社区、企业、机关、乡镇等无偿献血活动,有力缓解了临床血液保障的压力。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葛明丽已献血5700毫升,她说:“献血对我的身体没有坏处,还能帮助别人,这是我的无上荣光。”
“入土为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但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遗体捐献的意义。
李明生是通州首例遗体捐献者。2013年12月11日,57岁的李明生病故,悲痛的亲人帮他实现了三年前的心愿:将其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给社会。今年1月10日,在区红会、南通大学医学院工作人员和亲友的见证下,共产党员、原南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翁培康的遗体被送往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他是我区第5例、南通市第66例遗体捐献者。
遗体捐献让捐献者的生命价值在奉献中延续,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入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仅去年就新增登记志愿者801人,项红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人去世了,去殡仪馆就是一把火烧了,倒不如把有用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或者把遗体留给医学生们教学研究,给别人带去生命的希望,还能培养好医生。”区红会工作人员董卫彬介绍,2011年我区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目前已有47人完成线下申请登记,3367人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完成线上登记,其中有5人实现遗体捐献。为感谢他们无私而伟大的付出,捐献者的名字都被敬刻在位于南通生态故园的南通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墙上,每年清明,市、区红十字会会专门组织家属前往祭奠、缅怀故人。
“三献”让生命价值在奉献中绽放。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邵菊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三献’知识的宣传普及,扩大知晓度与认可度,提高大家关爱生命的意识,把人道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
记 者徐艳梅
通讯员张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