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3日

基层医院与卒中中心密切配合

25分钟开通血管八旬左侧瘫痪老人恢复如初

本报讯 (记者徐艳梅 通讯员陆云芬 陈凯)11月6日早上,区人民医院4病区,脑血管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小兵、蒋海飞正查房到14床邵冠康处,“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没有,蛮好的。”按照医生的要求,邵冠康抬手、抬腿,伸直、弯曲、停留,手指活动自如。谁也想不到,3天前他刚从鬼门关前绕了一圈。“核磁共振结果出来了,几乎没有脑梗死病灶。”蒋海飞告知了这个消息。“太好了,入院时我爸爸左边全瘫,都不能说话了,现在和正常人没两样,真是太开心了!”邵冠康的女儿邵女士激动得连连道谢。

11月3日中午,邵女士突然接到妈妈电话,称其父亲没反应了,她立马赶去通州湾人民医院,医院说是脑梗,需要立即转院治疗。与此同时,正在休息的蒋海飞也被卒中中心群里的消息惊醒了,打开一看:通州湾人民医院接诊一名患者,左侧偏瘫半小时,考虑大血管闭塞,转诊中。蒋海飞立即和诊疗组医护人员赶到急诊室,等候病人。“当天12点就出现症状,突发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眼球向右侧凝视。”蒋海飞介绍,邵冠康到达时,距离发病已有两个多小时,根据在通州湾人民医院就诊时的CT,考虑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把血管打通,将有生命危险。

接到病人后,诊疗组立即进入卒中通道。怕患者有脑出血转化,医生护士全程陪同到CT室复查颅脑CT,确定没有出血后,在CT室就紧急采取了静脉溶栓、做增强CT,明确是颅内大血管闭塞。为争取时间,诊疗组与家属沟通,需要急诊介入手术,家属给予高度理解和配合。“从穿刺到开通血管,总共就25分钟,这是我们目前做得最快的一例,效果也很好,病人基本上不留一点后遗症状。”蒋海飞抑制不住地高兴,“这得益于基层医院与卒中中心的密切配合,加上家属的支持,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第二天,邵冠康瘫痪的肢体就恢复正常,下床走路都不需要搀扶,与人沟通交流也无碍。邵女士感慨地说:“从我爸爸发病到转院治疗,各个环节都非常顺畅,加上医生医术好,我爸爸才能恢复得这么好。”

2015年以来,区人民医院积极推动卒中中心建设,与基层医院上下联动,有效缩短了卒中病人的救治时间,提高卒中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伤残率。“我们建立了一个‘通州区卒中中心’微信群,便于上下联动,乡镇医院、卫生室等如果接诊到有类似卒中的病人,就在群里呼叫一声,我们值班医生就做好准备,哪怕最终诊断不是卒中也没关系,宁可我们等病人,也不能让病人等医生,一切都是为了抢时间。”张小兵说。

对卒中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将抢救时间压至极限,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还进一步优化流程。张小兵说,以前卒中病人到医院后要经过分诊,由内科医生检查考虑卒中后再通知卒中医生。现在提前启动卒中程序,分诊护士认为不能排除卒中的,就第一时间通知溶栓医生、介入医生一起到场,CT排除脑出血后,该溶栓的就溶栓,如果大血管有闭塞,溶栓的同时就跟家属沟通做介入治疗。“流程优化后,从接诊病例来看,整个DTP时间(从入院到穿刺的时间)缩短了至少30分钟。”

目前,区人民医院缺血性卒中溶栓DNT时间(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缩短至平均44分钟,远优于60分钟的国家标准。医院去年共完成脑血管造影264台、急诊取栓4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37例、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34例、颅内血管球囊扩张5例、颅内动静脉瘘栓塞1例。今年1至10月,共完成脑血管造影262例,各类脑血管手术110台次,缩短了卒中病人的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