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10日

探寻“虫趣”之美: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与文化的诗意融合

金霞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意萌动,又是一年惊蛰时节,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惊蛰”这个传统节气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与虫的诗意邂逅,共同探寻惊蛰节气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此次探寻不仅让孩子们对惊蛰节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种。

一、寻字之魅——趣解“蛰”字意蕴

在古老的汉字宝库中,“蛰”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哲学。它诉说着冬季的沉寂与蛰伏,亦预示着春天的苏醒与生机。当我们书写“蛰”字时,我们书写的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个关于生命、季节与自然循环的动人故事。

在教学“蛰”字时,我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字背后的意义,他们纷纷发挥想象,有的孩子说:“这个字让我想到了执行任务的虫子。”还有的孩子说:“春天来了,惊蛰的雷声唤醒了虫子,它们开始忙碌起来。”这些充满童趣的解读,激发了大家对“蛰”字的兴趣和共鸣。

我趁机引导:“春天来了,虫子们都开始忙碌起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行动起来呢?让我们共同打开这本充满奥秘的自然之书,去感受虫子世界的神奇吧!”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我们静心观察“蛰”字的结构,发现其中的“虫”字旁揭示了它与昆虫、动物等紧密联系,而“执”字部分则蕴含了掌握、控制的意味。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生物在冬季的潜伏状态,以及在春天到来时生命的复苏与焕发。它告诉我们,生命是不断循环与更新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同时,“蛰”字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

孩子们在书写“蛰”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汉字的形态之美和内涵之丰富。他们一笔一画地书写着,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生命的韵律与节奏。这次对“蛰”字的趣解,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探秘虫趣——我与“虫”的诗意邂逅

1.虫语轻吟——聆听自然的秘密

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虫子世界宛如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妙的乐园。他们热衷于探索各种虫子的名字,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勤劳的蚂蚁、轻盈飞舞的蜻蜓等。每一种虫子都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习性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为了引导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虫子,我组织了一系列分享活动。孩子们纷纷讲述着他们与虫子的故事,有的描述着与蝴蝶的偶遇,有的讲述着观察蚂蚁搬家的经历。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聆听孩子们的故事时,我也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同感受着与虫子的亲密接触。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珍惜它们。

2.彩绘虫影——描绘自然的色彩

水彩画以其轻盈、透明的特点,成为孩子们表现虫子形象的最佳选择。我鼓励孩子们用水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出他们心中的虫子形象,让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孩子们兴奋地拿起画笔,开始在画纸上挥洒自己的创意。他们或细腻地描绘虫子的纹理,或大胆地运用色彩表现虫子的活力。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趣味,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虫子世界。

等到为每一幅作品赋予一个独特的名字,孩子们更是脑洞大开,如“蝶舞翩翩”“蚂蚁乐园”等。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学会了用诗意的方式表达自然之美。

3.虫子哑剧——演绎自然的韵律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传达情感和意思。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虫子的各种姿态,让其他同学猜测其扮演的虫子种类。

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到游戏中,他们或扭动身体模仿虫子爬行,或挥舞手臂表现虫子飞翔。他们的表演充满了童趣和创意,让大家忍俊不禁。

丰子娴的表演让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了她扮演的是纺织娘,那动作和表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纺织娘勤劳的身影。钱润馨和陆鑫浩则合作演绎了一只蜗牛,他们背着对方缓慢移动的样子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当钱润馨用拳头轻轻捶打陆鑫浩的身体,嘴里不断重复着“我就不死,我就不死……”时,我们都被他们那充满创意的表演震撼到了。他们成功地演绎了一只打不死的蟑螂,大家也感受到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互动游戏富有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深化了对虫子特性的理解。他们通过模仿虫子的动作和习性,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还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传情达意——书写“虫趣”的诗篇

在与虫子们的诗意邂逅中,孩子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体会到了探索自然的乐趣。他们学会了用文字这一神奇的媒介,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与同伴们分享。这些文字作品既是他们成长足迹的见证,也是对中国传统习俗趣味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在孩子们的笔下,虫子们不再是微小的生物,而是成了生命的象征、自然的代言人。他们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虫子的美丽与奇妙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虫世界”中。他们观察着虫子的生活习性,感受着它们的生命力,从中汲取着成长的力量。这些文字不仅唤醒了孩子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书写“虫趣”的诗篇,孩子们也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文字中找到了与自然对话的桥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魅力。

这次孩子们与虫子的诗意邂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它让孩子们在探寻“虫趣”之美的旅程中,与虫子相遇,与自然对话,与文化交融。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更在心灵的深处播下了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

惊蛰说虫

刘 好

这是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丁零零……”铃声响了,我们都以为这节课会评讲练习,可老师却意外地打开了一个课件——《惊蛰》。

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惊蛰”的知识,比如惊蛰过后,虫子都会恢复生机。这时,金老师神秘地说道:“接下来我们来画虫子,怎么样?”啥,画虫子?全班顿时一片骚动。

金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A4纸,让大家尽情发挥想象。

我先画了一条断成两截的大蚯蚓,两截身体似乎还在扭动,想要继续它的生命。旁边一群黑压压的蚂蚁正齐心协力地搬着一块饼干,饼干对于它们来说实在太重了,但好在它们蚁多力量大!

瞧,是谁藏在花朵里?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它忙着采花蜜呢。蜘蛛兄弟正在吐丝结网,不知谁会成为它的盘中餐。

这幅画该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真犯难!既然想不到,那就叫《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图》吧!

这节课真是欢乐又有趣呀!

惊蛰说虫

姚君涵

随着春日的脚步悄然而至,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这一天前后,天空响起隆隆的雷声,仿佛是大自然的闹钟,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雷声在远方回荡,不仅惊醒了梦中的虫子,也宣告着春日的到来。

在惊蛰时节,虫子们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从冬眠中苏醒,舒展着身体,迎接着新生的春天。瞧,几只蚂蚁正忙碌地交头接耳,仿佛在商量着新一年的计划,它们勤劳的身影成为春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远处,一只小蜘蛛躲在叶子后面,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它的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旦有猎物撞上,它便能迅速出击,享受这春天的美味。

地面上,一个小孔慢慢变大,一条蚯蚓探出了圆圆的脑袋,它蠕动着身体缓缓爬出地面,开始了新的生活。它的出现,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这次探寻之旅,不仅是一次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更是一次对自然与文化的诗意融合的深刻体验。它让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更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让他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文字去表达、去感悟、去传承这份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将更多自然与文化的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人文素养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通州区平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