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0日
治水状元张謇(上)
□杨松
小时候,听爷爷讲南通出了个状元,叫张四,张謇在兄弟中排老四,他为南通办了很多实事善事。长大了,多次去南通啬公墓,瞻仰张謇先生塑像,肃然起敬。这几年,参与了张謇研究工作,拜读《张謇全集》和专家、学者关于张謇的论著,了解越深入,越发感到张謇先生的伟大,他是南通现代化的先驱者、开拓者,他是中国轻工业发展的探路人、奠基人。他不但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还是对南通乃至全国水利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水利专家。
张謇先生对水利建设有远见卓识和理论建树。张謇认真研读明代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清初靳辅的《治河方略》等前人的水利著作,积累了丰厚的理论知识。他参加科举考试,曾三次遇到关于治水的策论题,光绪五年七月会试论题为“江苏水利”,光绪十二年三月礼部会试论题为“河工”,他都考出了好成绩。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张謇参加殿试,殿试题也是关于水利——《水利河渠要旨》,他功底扎实、才华出众,一举考中状元。《张謇全集》中,关于水利建设的文章有100多篇。他在这些文章中,深刻论述了水利建设对于内政外交、治国安邦和对于经济建设、强国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水利者,农事之基也”“江之治否,与内政外交均有关系”“而江则可治,国权可保”“长江,国家之江也;治江,国家之责也”“治水之道,贵乎上下蓄泄,彼此统筹,必无划疆而治之水利”“治百里之河者,目光必出百里之外”。他主张治水必须标本兼治,统筹规划,上下游地区合力而治。张謇先生的这些水利建设论述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
张謇先生是南通水利事业发展的一大功臣。他在创办实业、建设南通、治理南通的过程中,把南通水利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兴办了大量的水利建设工程。民国五年(1916)三月,他请来了荷兰水利专家特来克负责江堤筑建保坍工程,用近3年时间,采用西方治水经验,筑成水站10座,使南通沿江岸线趋于稳固。民国十年(1921),张謇撰写的《南通水利已办工程及未来之计划》一文详细论述了民国七年(1918)至民国十年(1921)间,南通实施的15项水利工程情况,其中有7项工程在通州境内。投资用银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是民国九年八月新建的遥望港九孔大闸,用银139600余元,分泄西亭、骑岸、金沙、余西、余中、余东六区之水,每秒钟能放水120立方米。民国十二年(1923),张謇又主持制定了《南通水利计划书》,对南通水利建设作了科学规划,至今这些水利设施还在发挥作用,为南通百姓带来永久的福祉。民国二年(1913),张謇与三兄张詧联合江导岷、徐国安等人发起集资50万银两筹办大有晋盐垦公司,在三余地区(现今通州湾)进行大规模开垦,围圩海堤27余里,垦植面积33万多亩,分成12个垦区,每区分成9框,每框分成4排,每排分成20垛,每垛长80丈,阔18丈,每垛之间开挖有南北走向的泯沟,每四排或两排之间开挖有东西走向的横河,这样沟河交叉成网,土地方整。涝能排,旱能灌。至今通州湾地区还保持着当年垦牧规划形成的格局,河沟水利工程仍在发挥排灌功能。
张謇先生为全国的水利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民国初期,张謇曾任全国水利局总裁,为全国水利事业建设制定大政方针、推出系列举措。他为长江、黄河、淮河治理呕心沥血,操劳奔波。他为治理长江大声疾呼,“治江政策,关系江苏,关系中国,应始终贯彻,底于成,持于久。”民国九年(1920),张謇任江苏运河工程局督办,为治理长江水利工程积极筹款,推广南通治水经验,撰写了《江北运河分年施工计划书》,他撰写的关于治理长江的文章就有26篇。民国十一年(1922),扬子江下游九县治江会成立,张謇被推为临时主席,他撰写了《告下游治江会九县父老书》。张謇为治理黄河出谋划策。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知府任职,八月十四日,黄河在郑州东石桥段溃决,水势凶猛,泛滥成灾,田庐淹没,人畜死亡无数。河南巡抚倪文蔚和孙云锦推举张謇主持河工计划,张謇临危受命,前往溃决现场勘查、了解实情,撰写了《郑州决口记》,并拟就《疏塞大纲》,提出治理办法,“疏塞并举、乘全河夺流,大治正河,复禹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