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27日
“红都瑞金的那些血火印记、光辉历程值得我们永远回望与铭记。”
咏叹瑞金
马卫平
地标的意义,往往是历史赋予的。
这里是红军故都,是世人景仰的革命圣地;
这里是共和国摇篮,吸引着无数寻根溯源的目光;
这里是红色之旅,是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驿站;
在建党103周年前夕,我去江西瑞金叶坪、红井、苏二大、中华苏维埃纪念园“追忆”“寻根”“朝圣”……
途经红军发源地于都,我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红军长征渡口和红军出发地纪念馆,来到共和国摇篮——瑞金。
瑞金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这里山幽水秀,物阜民丰。瑞金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当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瑞金城东5公里的叶坪镇叶坪村,村里那座古老的谢氏宗祠,正是当年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方。青砖、灰瓦、木门、圆柱、马头墙,它和散落在这里的诸多客家宗祠建筑有着相似的样式。然而,门楣正中镌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如此醒目地彰显出这座祠堂的与众不同。
祠堂里,一台老座钟定格了大会正式开幕的时刻——下午3时。那一天,就在这座面积仅500多平方米的祠堂,就在这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小山村,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预演”,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开始了治党、治军、治国的全面探索,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毛主席”的称呼就在这里喊响。
谢氏宗祠一度成了临时中央政府办公场所。劳动人民委员部、土地人民委员部、教育人民委员部……一个个冠以“人民”称号的“部委”,分列在木板隔成的小间内。这一室一桌一床一部委的独有格局,让人感触颇深。
紧挨着谢氏宗祠不远处便是毛泽东的住所。门后那棵大樟树枝繁叶茂,只是树干明显缺了一段,引来大家驻足观望。
那天,敌机突袭叶坪村,有一颗哑弹卡在这棵大树的枝丫里没有引爆。这时,毛泽东泰然自若地走下楼梯……从此留下了“古樟伸枝接炮弹,主席树下静观书”的美谈。听着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述,我不禁为伟人的风采惊叹。
徒步穿过红军广场,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矗立眼前。塔身主体结构造型是一颗竖立的炮弹,底座呈五角形。纪念塔正面石板上刻着“红军烈士纪念塔”铭文;塔前草坪以鹅卵石铺就“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苍劲大字;塔四周环建了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松柏掩映,古樟成荫,共同构成庄严肃穆的中央苏区标志性建筑群。“弹样丰碑如巨笔,以天为纸急书空。”郭沫若对纪念塔作了深情的歌颂。
瑞金,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斯诺曾说:“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瑞金,是我们永远的红色家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发源,八一建军节从这里诞生,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这红土地上记录着中国革命的艰苦与悲壮,孕育着革命政权的新生和发展。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在这里试验、预演。这里有我们的红色基因,有我们的思想光芒,有我们的精神图腾……
以信仰作脊梁、以意志为基石,倾听历史回响,领略红色传奇。走进曙光初照的黎明里,探寻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制度建立的源头,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家国记忆,我们能更加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红都瑞金的那些血火印记、光辉历程值得我们永远回望与铭记。红色历史所蕴含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撞击着“朝圣”者的心灵世界。
苏公网安备 32061202001248号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847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