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0日

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以作风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

“家和”徐庄兴

卑多敏 摄

位于兴仁镇的徐庄村,常来常新,远近闻名。

有荣誉: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有探索:一份接地气的村报,一首铿锵的村歌,一所“家和”学校,一家村级科创园;

有福祉:绿化面积湿地公园650亩,大小公园6处,建有占地40亩的生态绿地公园;

徐庄村,这个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80人的小村庄,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

“一直以来,我们村突出党建引领,以‘家和’文化为着力点,为振兴赋能铸魂。”徐庄村原党总支书记徐志盘介绍,该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立足发展实际,打造了“家和”文化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以作风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构建治理优、生活美、百姓富的徐庄画卷。

“家和”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对群众有真挚感情,解民情有精准把握、惠民生有实在举措、暖民心有正确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创新方法治理优

“这段时间降水增多,大家要多多注意天气变化。”进入汛期,徐庄村充分利用微信群、小喇叭等多渠道发布风险提示,向群众普及防汛防灾知识,提升公众防汛防灾意识和自主避险能力。

在徐庄村,不管大事小事,村民们都可以和村干部唠唠。在徐庄村“家和”文化的引领下,村干部本着把村民当家人的服务理念,提炼出“一二三四”工作方法,成为畅通村“两委”与老百姓的“金钥匙”,持续为管村治村、顺应百姓需求提供助力。

“一二三四”工作法,即“一情二步,三勤四不”。“一情”即共情,就是要在工作中转换角色,从老百姓的视角开展工作;“二步”是总原则,就是“在群众需求中起步,在群众满意中进步”;“三勤”就是要腿勤、嘴勤、手勤,用勤奋换人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四不”,即到老百姓家里不开汽车、不带水杯、不玩手机、不化浓妆。

就因为有这样一支服务在日常、服务到细处且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的村干部队伍,村里的各项事务都得以顺利推进,有的时候解决村民矛盾,“拍拍肩、递支烟”,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共享共治生活美

走进徐庄村“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洗衣液、纸巾、牙刷、水杯、文具等日常用品。每件物品下方都有“明码标价”,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可以用积分兑换,而积分则来自村民日常参与本村治理所得。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村级组织应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家和”文化的打造充分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强化了村民的主体责任担当,让广大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责任者,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徐庄村通过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比如,原来的农村治丧要办60天,有的甚至100天,人情往来要好几次,徐庄村规定凡丧事一次办结束的,村里补贴1800元,不但办事的主家高兴,亲朋好友也得到了松绑。

通过“家和”文化的打造,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全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新局面。

政企携手百姓富

徐庄村紧邻南通城区,又是沈海高速出口所在地,宁启铁路穿境而过。独特的区域优势吸引了投资商不断涌入。

2008年,村里科技创业园成立,这是我区第一家村级科创园。十多年间,徐庄村形成了“大园区套小园区”的发展势头,2.8平方公里的面积入驻了45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

“区位优势能吸引企业,村里的‘管家式’服务则能留住企业。”徐志盘介绍,村里的“家和”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包容、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从招工用人、企业融资、环卫保洁等各个方面,村“两委”为园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让企业专注围墙内的生产,让企业有“家”的感觉。

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为村里提供了村营经济收入的支持,村里有了资金,又能为村民办更多好事、实事。村内形成了企业、群众和谐共赢、互相扶持、共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优质的企业为徐庄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的徐庄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形成了全村共富裕的生动局面。

通讯员彭雪梅 陆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