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0日

追踪那些消失的集镇(下)

□沈志冲

六甲镇

通甲公路从西往东偏北弯弯走过袁灶,在二甲镇六甲镇村来了个“S”大弯,就在这个“S”大弯尽头的第2村民组内,滋生了一个距今300年左右的小集镇——六甲镇。

几百年前,北通运盐河的六甲大河流经通甲路之北100米处,一个往东90度的拐弯,生出一条向东的横河,与东边五甲界河相连,古来这里成为水上要塞,是余西船只航向海门地区的水路。大约康熙末年,当地百姓为防潮汛,在拐弯处打下一条拦河大坝,坝宽5米多,长15米左右。这么一来,从此来往船只过坝就要通过绞关牵引。于是有人在坝北陆续建起十五六间“栈房”,供货船屯寄之用,并成立搬运组,有搬运工30来人,专门为过坝船户上下搬运各种货品。

由于过坝船只不断增多,小集镇逐渐形成,四面八方的经商者纷纷来此开店做生意,其不同姓氏的就有16个。到解放前后,六甲镇已具一定规模。一是有一条南北大街,长100米开外,南到今通甲路,北至六甲坝北,宽约5米。二是商品店、食品店、服务行业的商店有十来家。街东朝西门面有曹汉邦开的6间杂货店,曹胜贤的茶馆店,有“缸爿”(大饼)店;街西朝东门面有米行、剃头店,吴家酒店2家,吴家小吃店一爿,等等。三是有私塾学校。街西吴永福3间瓦房开了私塾,这就是六甲小学的前身。另外,街北有十几间栈房,街东不远处有一个大木头行。整个集镇占地面积有10亩之多,当时北到“皇岸”,南到海门德胜等地,西到袁灶、进鲜港,东到四甲坝,都知道六甲镇。

1958年,搞“公私合营”,六甲镇集市消逝,但其街面仍清晰可见,六甲坝遗址亦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