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6日

“现代科技为我们相见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在一个大家认为适合的时间,开一次全班同学网上见面会,不是也很好吗?”

寻找可可托海的老同学

瞿汉宾

1977年11月、12月,经过初考和统考,我于1978年3月2日拿到了当时校名为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的录取通知书。高中毕业十年后,我终于圆了大学梦。

开学后一个月,我们班上来了三名新疆同学,于新荣、王晓丽和王保新,他们是可可托海派来的委培生。三位新同学的到来让我们班又多了一份喜气。内秀的于新荣见到同学常常嫣然一笑,主动打个招呼;文静的王晓丽同学在运动场上可是一位虎将,将中文系女子标枪冠军轻松收入囊中;一表人才的王保新同学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我们一起上课,分享学习心得,交流不同的风土人情……

时光匆匆。1980年1月,他们结束了两年的委培学习。临行前,我们组织了热烈的欢送会,合影留念,将他们一直送到长途汽车站才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分别以后,班上同学收到过他们的来信,告知在可可托海一中当老师的情况,后来互相之间就很少有书信往来了。

2016年11月6日,全班同学第二次聚会。健在的36位同学到了31位。握手、合影、敬酒……彼此在眉宇间寻找当年的你我他,大家分别36年,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聚会中有一个话题,那就是怎样把可可托海的同学找到。后来,只要有朋友去新疆旅游,我总是拜托他们寻找……

六月初,小女儿打来电话说要去伊犁旅游。这是一次寻找可可托海同学难得的机会,我立即与杭育、沈民联系,请他们将当年新疆同学参加合影的“全家福”传来。约半个小时后,我先后收到两位同学发来的照片。杭育还提供了可可托海同学的搬迁信息,嘱咐我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带着“大海捞针”的希望,我登上飞往伊犁的飞机。

我们是一个小团,一共9个人,其中有两个人在伊犁有一点人脉。三年前,小女婿曾随崇川区工会考察团去伊宁市考察,并且为伊宁市总工会组织的培训班上过一课,与部分人员有过交流。顾先生也有两个好朋友在伊犁工作。反正他们比我在伊犁的“两眼一抹黑”强很多。

到达伊犁后,我向导游黄先生提出寻找可可托海同学的请求,黄先生答应试试看。

第二天是星期六,伊犁州商务局的杨(副)书记亲自给我们当导游,我抓住机会向她求助寻找老同学,她一口答应,努力去找。

星期天晚上,顾先生的好朋友、伊犁州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黄茂松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又提出了同样的请求,黄书记说,可可托海属于阿勒泰地区,他的大学同班同学有几个在那里当教师,请他们留心查找,说不定能找到。我连忙将三位同学的姓名、入学时间、学校名称、照片等资料发给他,期待出现奇迹。

几番周折,一天,黄书记发来微信称找到了王保新的手机号码,我即刻与王保新联系并加上了微信,班上同学的信息一条条发给保新。保新在微信中说,一生中难得的缘分让我们相逢,留下了难忘的纪念。

班群瞬间热闹起来。一个接一个的同学纷纷与王保新打招呼,热烈欢迎王保新进群。第二天,保新又将于新荣和王晓丽的手机号码找到。

于新荣在群中这样回复:失联44年,心中从未忘记。原以为只能留在心底的寻梦,在失望中复活。喜出望外啊!

王晓丽在群里回复:老同学们好,我是王晓丽,看到熟悉的名字太亲切了,弹指间已经分别四十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感动,太感动了!

当年的首任辅导员朱振如也在群里回复:欢迎于新荣、王晓丽入群。

悠悠岁月催人老,当年可可托海的三位年轻同学现在也已天各一方。王保新长住天津,于新荣长住湖南,王晓丽长住大连。

群里有几名热心的同学提议:老班长,我们可以再搞一次“全家福”吗?

这是一个新问题。

张茂华同学说,愿望都是共同的。然而天南海北,聚会太不容易了。

我想,现代科技为我们相见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在一个大家认为适合的时间,开一次全班同学网上见面会,不是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