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19日
致敬!守护生命与健康的天使
有这样一群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他们是默默奉献的医生。
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让我们走进通州区人民医院,聚焦奋战在一线的医生,走近被他们解除病痛的患者,体会守护生命的意义。
周海涛:刀尖上的舞者
刀尖是肉体不能忍的锐器,舞者是展示美丽艺术的人。周海涛称,每次手术,自己都像是“刀尖上的舞者”,如履薄冰。并不是他内心怯懦,而是源于他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只有敬畏生命,才会更加尊重生命。
周海涛是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他最拿手的是脊柱内镜UBE下微创手术。这是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吴兰是周海涛第50例脊柱内镜下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患者,去年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手术。8月7日她前来复查,“放心,恢复得很好!”听到周海涛的诊断,吴兰喜不自禁:“我自己也觉得很好,不仅不疼了,走路、弯腰都没问题,还能干活儿、锻炼。手术前我没日没夜地疼,只能躺着,简直生不如死。周医生,是你让我又‘活’过来了!”她感激得嘴角都在颤动。手术前,有人说这种手术极其危险,很可能会瘫痪,她非常担心,但她信任周医生,因为她亲家母的髌骨手术也是周医生做的,“技术高,服务好!”
以前,吴兰这种病症必须做开放腰椎减压融合手术,创口约有10厘米,且术后因椎弓根钉固定患者不能弯腰,生活质量下降。微创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福音。2022年,周海涛被医院派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回来后,迅速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了脊柱内镜UBE下微创手术,不到两年,已成功手术100多例,居全省同级医院前列,全市领先。陪同前来的吴兰的爱人说:“一人生病全家难受,现在她每天兴高采烈的,我们都开心,这都是周医生给的。”
面对感激和赞美,周海涛说:“这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他从医具有很大偶然性,“读研后会在医院值夜班、上手术。有一次,我们手术从晚上8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早上8点,我才意识到医生真的很辛苦。这是一份挑战与自豪感并存的职业,每次诊疗都是一次挑战,但看到病人恢复得好,又感到很满足。”
为熟练掌握UBE下微创手术,周海涛不断学习、练习,在猪身上不知道试了多少回,现在他手起刀落,斩除病魔,祛除苦痛,干净利落,已是全国脊柱微创UBE联盟成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他还把学回来的技术传授给科室同事,现在科内已有三人能独立开展UBE下微创手术了。这种手术相当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是骨科手术中难度风险等级最高的,每完成一次手术都像打了一次仗。但在这严峻的考验中,却展示了周海涛最优美的技艺与品质,“让病人躺着进院、走着出院是我院骨科学科带头人、院长陈建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继续从患者角度出发,在脊柱微创的路上持续探索追寻,找到更好的方法减轻患者损伤和痛苦。”
秦荣荣:最会“哄”人的医生
“脉搏还好,你这次中风主要是心律不齐引起的,抗凝药要继续吃,预防复发。”摸了一下脉搏,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秦荣荣叮嘱复诊的潘乐群。“知道了。那天夜里上厕所不知怎么就摔倒了,等我清醒的时候就在医院了。后来家人说是秦医生把我救回来了。”79岁的潘乐群到现在还很懵。
女儿潘卫华偷偷和秦荣荣说,她到现在还没和父亲细说,他还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老人家没事就好,没必要增加他的心理负担。”秦荣荣笑道。
7月21日,潘乐群因脑卒中入院。“吓坏了,凌晨两点打电话给秦医生。之前我妈老是头晕住院,他是主诊医师。”潘卫华回忆道,没想到秦医生立即接了电话,并指导我怎么做,还说“我马上赶到医院”,其实那天秦医生并不值班。
“脑血管病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个小时,电话就是命令,不管何时必须立即赶到医院。病人有需求,找到你了,肯定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家属的意料之外,秦荣荣却视为理所应当。2016年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立,全天候接诊,神经内科所有医生轮值,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待命。秦荣荣笑说“习惯了”,“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不可能不顾病人,在家安心睡觉过节。”他已连值两个除夕的夜班,更不用说平时和普通节假日了。
秦荣荣赶到时,医院卒中中心已开启绿色通道,做完了血检、CT。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老潘急性脑梗,临床症状较重,马上静脉溶栓。幸运的是,用药十几分钟后,老潘肢体肌力、言语功能就逐渐恢复,一小时后基本正常。
这世上没有突如其来的好运,医生拥有的赞誉都是努力的代名词、日复一日的坚持。作为南通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秦荣荣曾在北京火箭军总医院进修学习两年,2018年成功将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引入通州,填补了通州技术空白。通过他及团队成员的努力,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已转为常规技术。
何谓妙手仁心?“我觉得秦医生最好的就是不但技术好,还很会安慰老人家,让人心情很好,一点都不紧张。很庆幸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有这样的医生在身边,我们病患就会很安心。”潘卫华感激涕零。
世界上最伟大的治愈是重生,是心灵慰藉。秦荣荣说,他刚学医时就明白医疗技术本身功能有限,1%是治疗,99%是安慰,“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病人、所有疾病,但不能因此就无所作为,而是要帮助病人、温暖病人,病人心情好了,躯体上的痛苦也会减轻。”这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当然,也经常有人提出不合理要求,但秦荣荣说:“病人毕竟是病人,他身体上已承受了一定的痛苦,所以我们不会放在心上。”生老病死面前,一切都可以不计较。这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包容、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医技高超,品德高尚”“德术双馨 誉满通城”……墙上挂着的一摞摞锦旗,是病患对他的拳拳谢意。
王纬经:与死神抢人的“悍将”
“谢谢王主任,给了我们家老瞿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徐淑琴陪同老伴儿瞿极峰过来体检,对着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纬经又是一顿感谢。“是你们完全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尝试的机会,才能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王纬经看起来很文弱,谁能看出这个“白面书生”竟然是个能与死神抢人的“悍将”?
“怎能不谢呢?”徐淑琴说,“王主任非常好,谦虚和善,对病人就像对亲人一样。当时那么凶险,他带领小组在老瞿身上费了不少精力,吃了不少苦,给红包坚决不收,给礼物不要,请吃饭不肯。恩情比天大!”她一再重申:这个医院非常好,真的!瞿极峰补话道:“小区里有人在上海做这个手术的,现在还疼呢,我什么感觉都没有。而且我的治疗费用只有那个人的十分之一。”
当时老瞿胸闷胸痛一月,医院检查后,发现不仅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三支冠脉严重病变。“前降支慢性完全堵塞,回旋支、右冠多发80~90%狭窄。”王纬经说,这种病治疗上首选冠脉搭桥术,搭桥需开胸,手术创伤大,其二是冠脉介入治疗,创伤小,但难度大,手术风险等同于搭桥,且血管堵塞严重,不能百分百保证效果。
徐淑琴最终选择介入手术,“我跟王主任说,你放心大胆地做,我相信你,就算不成功我也不找你。他就说阿姨放心,我会尽心尽责。”
信任是最大的托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投入百分百的努力。王纬经说,他们准备了多种规格的导丝,反复尝试,终于成功开通闭塞的前降支,植入三根支架。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第二天瞿极峰就出院了。
这样的“挑战”,对王纬经来说是攻克壁垒,也是挑战,凭借的是胆大心细的作风和出色过硬的技术。十年前起,王纬经就多次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术,获得国家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全程参与建设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成立以来,王纬经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抢人,成功将数百名心梗患者从“奈何桥”上拉回来,也因此收获了无数锦旗、牌匾。去年,他在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学习左心耳封堵术,学成回院后,独立完成了通州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并首开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开启患者无“颤”无“栓”新生活。现在,区人民医院的左心耳封堵年手术量居全市前列。
徐淑琴说,老瞿手术时她煎熬得不行,王纬经也不轻松。术前团队讨论病情,商量手术计划,评估手术风险、耐受程度,准备抢救预案;术中身穿铅衣,站立几个小时,反复尝试不同导丝,精神高度紧张;术后制订治疗方案,关注恢复情况,回访……
这种经历每天都在进行。天气炎热,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前几天王纬经天天夜里接到急诊电话。他说,筋疲力尽的时候也想退缩,但“能够解决患者痛苦,就没什么遗憾”,“医生是个必须终身学习的职业,还是要磨炼技术,挽救更多的生命。”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护航生命的不仅有他们三个。通州区人民医院现有在岗执业医师342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37人。有南通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党委书记、院长陈建领头,王娟、陆袁洲、成炜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区“312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精英团队。他们不但医德秀清风,医术化生机,还持续钻研,建成南通市“十四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医学创新团队6个,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21个。
或许,这个社会对医生存在很多误解,但患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看医生”,犹如溺水中寻找求生路。
在这个节日依然要上班的日子里,祝“天使们”医师节“天下无病”。
记者徐艳梅 通讯员陆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