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3日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筑牢通州实体经济根基
通州区政协经科委课题组
近年来,通州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持续推动制造业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等称号。全区制造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集群质量、创新能力、产链韧性、资源供给等方面均有不足,对通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一、加快以家纺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做好“加法”,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加快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制定大力度的普惠性企业技术改造政策,开展企业“智改数转”等专项行动。二要做好“减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落实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建立土地供给、融资信贷、财政支持、水电气价格等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鼓励企业拆旧建新、“腾笼换鸟”,支持企业提高建筑容积率。三要做好“乘法”,推动产业攀高走强。进一步整合家纺产业创新资源,加快创意设计产业园和数码印花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家纺直播产业园建设,推动形成直播电商集群。四要做好“除法”,破除加快发展障碍。深化企业“一址多照”改革,规范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审查标准。紧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全面推行“关联事项一次办”“串联事项并联办”等改革举措。
二、提升以“一主一智两新”为主体的主导产业发展能级
一要做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科学谋划、适时调整主导产业定位。鉴于“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的高度确定性,结合通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将其纳入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体系,将主导产业定位调整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进一步明确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全要素布局构建优势产业链,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系统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的产业体系。二要引进高精尖龙头项目。绘制产业发展热力图,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符合通州产业体系的高精尖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在项目用地保障、设备投资补贴、产业基金投资、应用场景支持等方面给予精准引导和扶持。三要培育产业头部领军企业。制定主导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对优质本土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持续创新转型、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给予大力度奖励,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龙头领军企业。鼓励优质本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改建扩能等方式,进行裂变式扩张,实现产值和效益双倍增。
三、打造以“三大细分领域”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核心优势
一要高点定位做大半导体产业集群。要加快发展半导体产业,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一个产值超百亿,拥有1~2家上市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集聚的特色产业集群。要以载体引入资源。迅速启动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二期载体和高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灵活运用“整体规划、可租可售、先租后售、定制服务”等模式。坚持“滚动开发”,引导支持企业购买标准厂房、拿地建厂。要以基金争取项目。扩大半导体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规模,以开放式创新吸引风险资本进入半导体初创企业。大力引导上海、苏南等地中小型优质半导体成熟企业到通州落地。要聚焦半导体装备行业,引进一批刻蚀、CMP、薄膜等设备生产厂家,加快打造半导体高端装备生产集聚区。二要乘势而上做强国家级压铸产业集群。要抢先一步做大规模。迅速研究出台支持压铸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鸿图等骨干企业以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项目为引领,积极扩大规模、释放产能。持续招引压铸领军企业及精密压铸件企业。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总产值20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共同认定的“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产业集群”。要补链强链做优生态。积极招引压铸下游终端企业,同时聚焦集成系统、加工、磨具等链上关键环节,引进一批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配套企业,加快向上下游拓展延伸。要改造升级做强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无模铸造、砂型3D打印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三要抢抓机遇打造储能产业集群。要积极布局储能细分赛道,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总产值超200亿元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储能产业集群。要促进集群企业合作。一方面,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对接,引导四方的特种集装箱等产品在储能领域应用,实现储能设备生产本地化配套;另一方面,通过设备补贴等方式,引导支持相关企业推广应用本地储能设备,实现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建立健全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要创新产业推进举措。围绕家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建立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产业研究,科学制订发展目标和措施,全面推进项目招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源集聚等工作。二要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借鉴苏南经验,构建与通州实体经济相适应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区内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桥梁,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创新中心。继续完善“异地孵化、本地转化”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强化“孵化器+加速器+引导基金+产业政策+公共服务+特色园区”的招商机制,打造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队伍。完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推进区人才科创集团实体化运作。大力推进重点和优势产业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要强化产业支撑载体。南通高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突出招大引强,突出补链强链,提高优势产业含金量和集聚度,为推进产业现代化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二级平台以打造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加快征迁扫尾和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产业定位和招商重点,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准入标准,提高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