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1日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分明看见书脊间涌动着隐秘的春讯,而每个沉浸其中的读书人,都会在纸页深处豢养着属于自己的永生花。”
纸上春声
徐宜秋
春光映射在房间书柜上,手指划过书脊的刹那,总让我想起在江南抚摸青砖城墙的触感。当纱帘被春风掀起一角时,窗外的杏花正簌簌落进陶渊明的诗里。这个时节的书页总染着水汽,指尖摩挲过泛潮的纸张,竟触到杜工部笔下的“润物细无声”。这些被无数人翻阅过的书页,早已在时光荏苒里发酵成为另一种生命形态,如同墙角那株从砖缝里长出的蕨类,在暗处默默吞吐着春回大地的灵气。
书架在春雨里悄然抽枝,线装本浮动着草木浆的清香,硬壳精装书脊泛着露水般的微光。有雀儿忽地掠过窗棂,惊起了《诗经》里的“参差荇菜”,墨字便跟着涟漪荡开,漫过王摩诘的《相思》,浸湿司马迁的《史记》。此时,你只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因为有些文字来自青铜器皿,《论语》中的字句棱角会硌得你掌心发痛,那些被熔铸在礼器里的星芒,总在你不经意间突然迸溅。而当“有朋自远方来”的篆文在竹简上苏醒,两千年前的春光便从孔林中漫溢而出,可能会沾湿你案头的毫笔,这样的阅读如同擦拭文物,要你屏息凝神,用体温焐热那些在早春还显得冰凉的铭文。
最妙的是午后小憩初醒,松软的毛毯上斜躺着半卷《东坡志林》,茶盏里漂着几枚头茬雨前,文字在惺忪的视线里轻轻摇曳,某个段落突然与南风撞个满怀:那分明是稼轩词中逃逸的“春风不染白髭须”,此刻正顽皮地攀上我的发梢。还有些文字宛若湿润的苔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每个字都裹着辰河的雾气。当翠翠的银镯子碰响吊脚楼的黄昏,书页间便渗出茶峒的烟雨,在睫毛上结成细密的水珠。这样的阅读需要赤足涉水,让文字的涟漪漫过脚踝,直到灵魂也生出柔软的水草。
在春夜里,我选择了一本里尔克的《祈祷书》,在和谐的氛围中,总听见词语在黑暗中拔节。那些德语的音节像黑陶碎片,在意识深处重构出残缺的圣像。先哲们深邃的思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成长,学会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这宁静的春日夜晚,读书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分明看见书脊间涌动着隐秘的春讯,而每个沉浸其中的读书人,都会在纸页深处豢养着属于自己的永生花。合本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书页夹进春风里以便晾晒,因为总会有鳞翅目昆虫从字里行间惊起,它们翅膀上的鳞粉可沾着庄周的蝶梦、博尔赫斯的沙粒,以及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碎屑,在意识的森林里织就发光的经纬。
春日读书之乐,乐在闲适中得几分安然。南宋翰林学士兼侍讲叶采的《暮春即事》云: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诗人悠闲地坐在窗下潜心读书,竟不知春天悄悄过去,光阴里润满缕缕书香,其读书之乐可想而知。
看来,在春天里取一本心仪的书,在暖暖的春日下乐乐地感受,在和煦的春风里细细地品味,在安谧的春夜里静静地思考,将会让你走进一座充满无穷妙趣的春山,在某个秋天或冬天,外化成累累硕果,凝聚成一道道灵动的祥光,从而让你耳清目明、心智聪慧,直至把你的生命装点得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