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1日
“在通州当了多年的‘桥痴’后,如今的我又变成了‘路痴’,不过这里的‘路痴’有着不同的含义。”
从“桥痴”到“路痴”
瞿汉金
不久前,公众号“夜航船上”经本人同意,将我公众号“并不多余”中的摄影作品“桥”系列整理并发出,题为“盘点那些让金沙人记住乡愁的桥”。该图文一经推出便引发了热烈反响,众多读者留言、推荐和点赞,尤其是远在他乡的金沙人,通过前后12年的对比照片,唤起了他们深深的乡愁。
正如网友“鉴君”所言:“十六总桥旧称‘板桥’,是通向金余、余西、二甲等地的必经之路。《两淮通州金沙场志》中曾有记载,‘板桥在场东街’。它也被称为盐仓桥、司金桥。人民路上新建盐仓桥之后,十六总桥成了一座简易桥。”
另一位网友“爱惜”则回忆道:“80年代,北洋桥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河面常有船只穿行,河西岸公园处原先是散居农户。桥下有附洞,偶尔会有流浪者暂憩。桥东北角的商店以前是一个长间,一溜玻璃柜台……”
关于通州城里的桥,还有两个系列特别值得一提——“那些引发金沙人联想的桥”和“那些让人一眼认不出名字的桥”。在我的公众号上,已经发出了六七十期有关通州城内桥梁的照片集,有网友戏称我是“桥痴”。因此,我写下了《太太说我是桥痴》,不仅记录了拍摄过程中的艰辛,还深入探讨了通州的桥碑布置、桥名书写等“桥文化”的深层次问题。
然而,在通州当了多年的“桥痴”后,如今的我又变成了“路痴”,不过这里的“路痴”有着不同的含义。
2023年春节后,我移居上海,开始探索这座城市的新视角。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摄影主题——上海的路。
上海的路,数不胜数。但我想拍些特别的、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为了撰写《母亲的非凡际遇》,我两次探访五原路,这次经历激发了我的灵感:为什么不专门拍摄以数字开头的路呢?于是,“零、一、二、三、四、五……百、千、万”开头的路,我都一一寻找并拍摄下来。
接着,我还拍摄了“沪上以南通地名命名的路”“沪上以苏州地名命名的路”“沪上‘最贵重’的路”“沪上以‘彩虹色’命名的路”以及“沪上以中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路”。
这些系列一经发出,便获得了大量关注。一位小区老居民告诉我,连他都没听说过八字桥路,而我为了找到位于奉贤区奉浦镇的这条路,辗转了3条地铁线,坐了17站,还要骑行寻找。而张家港路呢,位于松江区石荡湖镇,距离我家37公里,我请当地的朋友樊先生帮忙拍摄。
令人惊讶的是,这条路竟是以当地一个村民小组的名字命名的,周围全是农田,没有高楼大厦。这个名为“沪上以苏州地名命名的路(常熟、张家港)”的图文,发出后阅读量接近两千人次,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比我的“沪上以南通地名命名的路(通州路、金沙路)”更受欢迎。
随着这些“沪上路”系列陆续在我的公众号上发出,有位网友称我为上海“活地图”;而在看到“沪上‘最贵重’的路(以黄金、白银、宝石开头)”后,南通的一位网友评价道:“‘并不多余’你真会概括”。
无论是拍摄桥梁还是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为了拍摄一条“绿龙路”,我乘坐地铁27站,到达终点后,又骑上单车并步行了一段距离。当我走到一座大桥的正中央时,导航提示说:“您已到达目的地,导航结束。”然而,脚下流淌的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所谓的“绿龙路”却不见踪影,这情形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而通州城里有座“南苑桥”,在半年多时间内出现了三个状态的桥名,围绕这座桥,我做了3期公众号。政府相关部门吸取民众意见,立行立改,好多网友为我点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