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29日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通州区农业农村局 冯刚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通州是农业大区,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区,加快推进农业强区建设是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通州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保供能力稳中有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通州农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主导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产业规模较小、区域特色有待提升,产业发展要素不足,经营主体有待提高。建设农业强区是全面推进通州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强化举措,扎实推进。

强化组织运筹,构筑发展“大棋盘”。坚持规划引领。建设农业强区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紧密结合通州实际,抓紧制定农业强区规划,同现有规划既衔接又创新,梳理任务清单,加快明确分阶段的时间表、路线图。构建联动机制。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建好“联合体”、打好“组合拳”,特别是要在关系农业强区建设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加大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精准施策,加快突破关键领域,发挥好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主动对接国家农业强国配套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善农业用地政策,为农业主体落地、发展和成长创造条件。针对日趋加重的抛荒现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路径新政策,既解决土地闲置与浪费问题,又实现集中规模经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农业发展融资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金融供给模式。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大拆闲拆废拆旧力度,推进“小田并大田”,解决耕地细碎问题。深化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

强化要素支撑,夯实发展新平台。高位推进高标田建设,加快农田吨粮化。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在91万亩以上。坚持藏粮于地稳产能,加强土壤生态修复,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和村庄环境整治,按照田美乡村的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建成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高标田,实现吨粮化、智能化、生态化、田园化。强化人才回引,加快农业科技化。营造发展环境,搭建双创平台,强化创业指导,大力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鼓励在外创业能人、社会贤达等返乡创办实业,投身农业强区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种业振兴,强化优质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提升农机装备,加快农机智能化。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大力推广智能绿色装备,推进农机“机器换人”行动,全面提升设施果蔬、设施畜牧、设施渔业机械化水平。创新提升主体,加快农业组织化。引导各类主体加强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建立紧密联合体,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各类主体培训,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增强活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模式创新,培育多形式联合体,促进各主体联合做大做强。

突出融合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农业内部融合。突出区域特色、绿色优质,持续发展壮大优质稻麦、特色蔬果等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内部有机融合,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深化品牌战略,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积极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牌”,走精优产业路线。加大高端农产品开发力度,以大品牌赢得大市场。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推进产业链融合。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招引、提升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引导村集体利用现有资源,或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加工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投资发展“产地初加工+冷链配送”“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型加工业态,发展形式多样加工群体。拓展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功能融合。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挖掘农业多元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原则,培育一批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业生产性组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加速省级园区建设,推进农业集聚融合。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业,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聚集。加速推进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将园区建成成为产业链健全、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强区标杆,引领通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强化乡村建设,增强发展新活力。以畅通城乡要素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加大公共资源分配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发展资源向乡村辐射,持续提升公共配套水平,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提升中心城镇建设质量,提升片区发展中心带动和服务功能,建立“生产在农户、基地在农村、加工流通在镇街”的乡村经济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三美一高”为统领,建设宜业乡村。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治厕、治脏、治废、治水、治乱”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促使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宜居、美丽”跃升,创建一批“三美一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特色田园为标杆,提升乡村风貌。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优化田园、河水、村落等空间要素,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打造立足乡土文化、富有地域风貌、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