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7日
墨香里的文化
四安中学初二(4)班 江杨俣
微醺的阳光透过墨色浸润的屋瓦,照进泛着光圈的砚台,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映出饱经洗礼的年年岁岁。梦里,一人正迈着有力的步伐,手携一卷薄宣踽踽走来。
初识墨香,仍记忆犹新。小时觉得爷爷放在阳台上的瓶瓶罐罐太不整齐,便想着帮他整理一下,谁知墨瓶没拧紧,全洒在地上。爷爷发现了,没有任何责备。推翻的那瓶墨已是买了许多年的“老墨”,墨水廉价,质量也不高,墨味弥漫在屋中几天也未消散,久久留有余味。
再识墨香,已到学龄时。妈妈见我常痴痴地望着爷爷习字的情景,便决定送我去学书法。买来一套工具,新开的墨总少有几分韵味,似是孔雀屏少了缤纷姿色,窈窕淑女没了发簪点缀,缺了灵魂。
细腻的羊毫,在清水中初绽;清白未染的薄宣,在桌上铺展;黑亮的砚台,“整装待发”。学习初,对新鲜事物很是好奇,便端正坐着,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听文字的演变历程,悟各个书法家的写字特点,他将笔画细致到轮廓的线条,运笔、收笔……我也仔细地在毛边纸上练习,口中还念着要点口诀,可笔却不听话,总是写到折笔处就分叉,粗粗细细的,一点也不柔美流畅,我便失了那三分钟热度,没了耐心。
那时还不懂习字真正需要的是静心,第二次去听课,就总不专心,抑或没注意推翻了墨瓶,便玩起来,把墨汁涂满了桌子。老师走来看见满桌的黑,脸立刻变得通红,他生气的样子真可怕,根根竖起的胡须,眼看着大手就要扬下去,可又轻轻放下,或是看见我似花猫的脸颊,被我逗笑了,只是用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背。
然后,又不厌其烦地拿来新报纸铺上,他微微的笑容映在墨中,融化在墨里,慈祥又极富魅力。老师抓起我的小手,又重新给我讲解,他手的力度总是恰到好处,能精准地描下去,看起来那样行云流水。
暮霭透过窗沿,折射出一老一少习字的影,筛下片片碎金……
又识墨香,许久未提过笔。觉得手法已经生疏了,但下笔仍不失老练。颜书纤细而又不失丰腴,雄浑又不失灵气。我才明白,原来墨香早已镌刻入我的骨里,化为永恒的气质,萦绕于身畔。
这时的墨香,它不像花香转瞬即逝,它似酒般古朴醇厚,像是从千年前的青灯黄卷中走来,挟着细雨润湿梅的清芬,撷去微风扰乱牡丹的惊艳,悄无声息地浸入我心田。
轻舞笔尖,翰墨飘香;历史长卷,连绵千年,打包好历史的行囊,向着更好的远方。微风拂脸颊,墨香随身沿……
(指导老师:吴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