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0日
“清晨的阳光下,一根根浅绿的艾草,长满了花瓣似的叶子,丛丛簇簇互相依偎,一阵微风拂过,枝枝叶叶轻轻摇曳,楚楚生姿。”
那片艾
樊树林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轻嗅着《诗经》里那株艾草氤氲出来的香气,品味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意绵绵,时光斗转间,又一个端午节要来了。
行走在有点炽烈的阳光下,我顿时又想起了故乡村口的那片艾草。记得还是二十余年前的一个早春,邻居大婶不知从哪里移来了七八株小艾苗,并将它们栽到了村口那片不大的空地上,之后她便照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艾苗也许是一种知道感恩的物种,在大婶等人的照料下,不仅越来越茁壮,而且因为其是“续根”,居然在几年间蔓延了一大片,蓊蓊郁郁的,着实让人欢喜。
艾草最光鲜的时候莫过于端午前后了。阴历五月正值春夏之交,每次去学校经过这片艾草地时,一股清香和药味便会钻入我的鼻子里。清晨的阳光下,一根根浅绿的艾草,长满了花瓣似的叶子,丛丛簇簇互相依偎,一阵微风拂过,枝枝叶叶轻轻摇曳,楚楚生姿。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此地方习俗都有把艾草挂门上以驱祟避邪祛病灾的做法,和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一样都是格外重要的内容。
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在端午这几天,那片墨绿的艾草便成为乡里乡亲们的“宝物”,大婶也乐意为大家奉献,于是乎,这一片艾草便会迅速消失掉,只留下些许短小的艾草孤零零地留存在这块地方。乡下的五月正是蚊虫兴盛之时,艾草所发出的药香恰是蚊虫之惧。那几天,走在村子的街巷间,处处充斥着艾草的香气。再接下来的日子,一到晚上,乡亲们还会将一丛丛晒干的艾草点燃,用浓浓的烟来驱赶蚊虫。
艾草尽管貌不惊人,但其药用价值还是值得称道的。西汉刘向编撰的《别录》记载:艾叶,主灸百病。而《本草正》也说艾叶能通十二经,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如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这也是它一年四季受青睐的另一个原因。大婶在秋叶泛黄之际,会把艾草收割干净,晒干后堆积到屋子里。大婶家似乎成了草药铺子,邻居家生孩子了,总会来要几枝,给婴儿和妈妈洗身子祛风除污;谁家男人做工把脚扭了,媳妇们也来拿几把,煮煮泡脚,活血消肿又止疼;得了老寒腿的老人们经常拿些去泡脚祛风湿……
之后,我离开了村子,不过每到端午节就会想起那片郁郁葱葱的艾草,也会想起村口居住的大婶。四年前的夏天,我回家遇到了大婶,尽管大婶年逾花甲,但还是挺精神的,她硬是将家里晒干了的艾草送给我一捆,并告知每天在自己房间里熏一下可以消毒。别说,每晚睡觉前用点燃的艾草将房间里熏上一通,觉还确实睡得挺踏实的。
春节的时候,听家里人说大婶已经去世了。她生前还吃得饱饱的,没有受一点痛苦,也没有拖累自己的孩子,大家都说她真是有福之人。而村口现在已经盖成了房子,记忆中的艾草地也不存在了。
“又到端阳日,插艾少一人”,我想九泉之下的大婶应该也能嗅到这满大街的艾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