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0日
“端午节早上,母亲把艾蒿插在屋檐下,然后一家人坐成一桌,拿起粽子,剥开粽叶,插上筷子,蘸上白糖,津津有味地细嚼起来,甜到心里,十分舒坦。”
记忆中的粽香
曹建龙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来了。家乡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粽子香味。这粽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
小时候,我家住农村,吃的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粽子是我爱吃的美食。而粽子不常吃,一年大概只有在端午节才能吃上,记忆尤为深刻。
端午节前五天,母亲就着手准备糯米、花生、黑豆、白糖、干枣等食材,在市场上买来粽叶、包扎绳。特别是要先烧好稻草灰,用水浸几天,用于浸糯米和煮粽子。
端午节前两天,把糯米倒入过滤后的稻草灰水中,浸泡一天。端午节前一天,洗净糯米、粽叶并沥干,同时把花生、黑豆浸入水中半天,捞出晾干。下午,母亲坐在大盆边,大盆里放着粽叶、草绳。
包粽子时,母亲拿起两片粽叶折成牛角形的圆筒,用手捞起糯米放入圆筒,再放入一个大枣,放些花生或黑豆,然后将粽叶折几下,捆扎好,一个四角的粽子就包完了。
包粽子也是技术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难度。用粽叶折成筒形,缝隙很小,放入糯米、花生等食材,全部包裹住,防止爆满,又不能过少,捆扎绳子松紧合适,这样煮熟的粽子才有口感。
母亲包粽子时,我在旁边看,看久了也动手学着包,却总是包不好,不是食材松松的,就是绑得太紧。母亲特别有心,每次包粽子都会包几个细长而精致的小羊角粽。也会用新鲜箬叶,下锅用清水煮透,包两个长长的枕头形的“枕头粽”。枕头粽馅料丰富,有五花肉、板栗、红豆、大枣等,油而不腻,糯而不黏,让人吃上一口念念不忘。
一个下午的时间,母亲就把粽子全部包完了。吃完晚饭,把粽子放入大锅,添上稻草灰水,就开始煮粽子了。先猛火煮沸,然后用中火,再用小火,煮到次日端午节凌晨,粽子就煮透煮软了。
那时,粽子还没有煮熟,嘴馋的我就坐在灶火旁耐心等待。闻到粽子清香时,我立马吵着要吃粽子。母亲听烦了也不打我,哄我“等等,再等等”。母亲不时揭开锅盖,用筷子夹一个粽子上来,用手指按了按,未熟透,又丢进锅子里再煮。
我呢,等着等着就睡熟了。等我醒过来,睁开惺忪的双眼,发现桌上摆放着好多粽子。我拿一个,剪断粽子扎绳,剥开粽叶,看到金黄的粽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端午节早上,母亲把艾蒿插在屋檐下,然后一家人坐成一桌,拿起粽子,剥开粽叶,插上筷子,蘸上白糖,津津有味地细嚼起来,甜到心里,十分舒坦。这才是甜蜜的生活。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母亲也老了,不再包粽子。这几年端午节,我都是在市场上买粽子吃,但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