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1日

郑珍贵的教育人生

郝贵良

图为郝贵良(左)和郑珍贵(右)合影。

编者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弘扬高尚师德风尚,引导全区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争做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好教师。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区教体系统“不忘初心 弘扬师德”主题征文。

郑珍贵是袁灶初中的一位语文教师,喜欢读书,教育的、文学的、历史的都看。他家有一间书房,两排书橱上摆满了书籍。他还喜欢借书阅读,办有通州、南通、南京三座城市图书馆的借书卡。

“偌大的通州图书馆容不下你的俗身,还跑到南通、南京去蹭热度。”有一回我怼他,笑他把自己的头脑当作作者思想的跑马场。

“南通图书馆的书更多,读书的氛围更浓,把俗身丢进安静读书的图书馆,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他不恼,还一脸浅笑地回我,“在南京舅子家待了一个暑假,我跑遍了大小景区,没有比南京图书馆更好消遣的地方。”

未经他人好,莫说他人苦。郑珍贵和我一同毕业于抚州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8月的一天,他和我一起到袁灶初中报到。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在一个锅里吃了两年饭。关心学生,喜欢看书和旅游,关注时政热点,他的很多生活习惯影响了我。事实上,后来我也办了这三座城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尽管在南京图书馆只待了一个下午。我赞同他的观点,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在图书馆,一个语文教师从未领略所在城市的风景,却一味地劝学生读万卷书,除了暴露自身的底气不足,更多的是给学生带来缺少引领的遗憾。

穷其一生,郑珍贵最大的梦想是走遍中国的每个地级市。他家客厅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去过一个地级市,贴上一片红五星。有一年暑假回江西老家,在上海转火车,距离发车还有五六个小时。没去外滩看黄浦江,不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他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真是一个长见识的好地方,可以短距离触摸历史。那个馆外燥热难耐、馆内安静舒适的下午,看过一片片横空出世的甲骨文、一块块实属罕见的动物化石、一件件反映古代文明的精美玉石,我才知道这座城市还有比黄浦江和动物园更值得逗留的地方,才明白语文课堂的精彩源自老师见过的广阔世界。

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书读多了,世界看远了,一个语文教师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学生喜欢上郑珍贵老师的语文课,听他讲文学,聊时政热点。他广博的文史知识常常溢出紧闭而狭小的课堂,流进农家子弟干涸的心田,芬芳了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我听过很多次他的语文课,他立足知识点,站在以文育人的大语文高度,或以课本教材为例,或以热点新闻为题,默默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在文学森林里找到一条通向诗和远方的小径。

有意思的是,他讲的普通话和我一样,都带有赣东口音。尽管我们相互指正,咬文嚼字,苦苦练习,一起参加过两次南通市普通话测试,可最终还是和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要求有些差距。讲不出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基本素养欠佳的表现。我们为此自卑愧疚,怕上公开课,不敢参加区公开课比赛,也觉得对不起听课的学生,好在学生并不计较,慢慢习惯了我们带有乡音的普通话。

“你要是敢参加这次区里的优课评比,这个月的生活费你别出了。”有一天吃晚饭,郑珍贵用筷子敲着桌上装有花生米的瓷盘说。

“你参加比赛,我出100元奖励你!”我的普通话自卑情绪比郑珍贵还严重,斗嘴却不输他。

“100元太少,你出200元,我报名参赛。”郑珍贵又敲了一下瓷盘。

“你出300元,我如果不参加比赛,就爬给你看。”我未加思索,脱口而出。

“好,成交!”郑珍贵重重地敲了一下瓷盘,一“筷”定音。

发现自己落入他设下的暗局,我后悔不迭。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第二天我只好硬着头皮报名。之后他和我一起做课件,一起打磨课堂的枝枝叶叶,纠正我不经意间漏出乡音的普通话,直到把我送上领奖台。不曾想,历经了一次区级赛课,我不再自卑于普通话,觉得自己并非井底之蛙,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并赢得学生的掌声。我把自己的想法和郑珍贵分享,他感触颇深。我们扬长避短,相互鼓励,并暗自较劲,一起勇敢地参与各种公开课和优课评比,第一时间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

郑珍贵心中装有学生,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从不用手指指人。他目光柔和地看着学生,把手指并拢,做出“请”的动作。那些被“请”的学生因此总有一种受宠的感觉,以至于毕业多年还经常惦记他,寄贺卡、发短信、打电话、开视频,满满的师生情谊。尤其是小慧同学,无数次受“请”,开启了她那颗几近封闭的心。

小慧同学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炙热的午后,阳光晒着路边的树叶,热得人喘不过气。父亲肝癌去世,留给母亲一身住院治病的欠债。母亲外出打工,一人干两份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慧同学从小学会了照顾自己,洗衣做饭,成了家中的小大人。可是有一次不小心被一壶滚烫的开水烫伤手背,留下了一大片暗红色的伤疤。

一年四季,小慧同学最不喜欢夏天。夏天一到,小慧同学手背上的伤疤就无处可藏。她躲避同桌带刺的目光,害怕同学嘲讽的语言,不想上初中,只想生活在一个无人的地方。她母亲显然不干,拖她到班主任郑珍贵老师的办公室报名,哭诉自己的不容易和女儿的自卑心理。

郑珍贵深受触动,帮小慧同学报名后,给她买新书包、新文具、新衣服,为她上主题班会课,鼓励她走出自卑,让她融入新的班集体。小慧同学内心敏感,作文写得好,郑珍贵让她任语文课代表。小慧同学家境贫寒,郑珍贵为她暗中争来助学金,送去个人给予的奖学金。小慧同学积极上进,助人为乐,郑珍贵发展她为共青团员。三年后,小慧同学不负众望,考上了心仪已久的通州高级中学,将一个励志女孩的感人故事写进郑珍贵的教育人生。

有一次,我坐火车回家探亲,邻座是个在上海的小老板。闲聊中,得知我是生活在通州的江西人,他倍感亲切,自告奋勇地聊起了教他语文的郑珍贵老师。

“我是郑老师工作后的第一届学生,他喜欢看书、讲故事,教了我们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我现在喜欢看书,喜欢旅游,就是受他的影响。”他陷入了初中生活的美好回忆,一点也没有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拘谨和防备。他一脸柔和地说:“郑老师喜欢买旅游地图,每去一座城市就买一张新地图。有一次把厚厚一叠城市地图带进教室,教我们看地图,鼓励我们去城市发展,与城市地标合影,并为之奋斗。”

“毕业时,郑老师还送了我一张上海地图。后来,我走遍了这张地图的主要道路,并在静安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安家落户……毕业了二十多年,我现在很想听到郑老师带有江西口音的普通话。”

谁能料到,一个早已把知识还给了学校的社会人,却还能清晰地记住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个善于讲故事、有乡土口音的江西人。

郑珍贵获评优秀共产党员我是偶然中得知的。那天下午,我去学校为老党员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正好遇到他去参加优秀党员表彰会,我们小聚了一下,他好奇地打开我手中火红的礼盒,把烫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别在胸前,一边让我拍照留念,一边喃喃自语:“我党龄只有15年,距离这枚纪念章还有一大截,余生要是能拥有它,死了也值!”按下手机镜头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光荣在党50年”对于一个老党员的感情具有何其重要的意义。

郑珍贵早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工作后,更是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安排课务、周末值班等诸多人见人退的脏活、累活,他总是第一个报名。下班回家,他喜欢就着两三个菜,喝一碗老黄酒,对着客厅的电视机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新闻类节目。他说,忙了一天,这是自己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遗憾的是,如此良辰美景,每周能享受的只有三两天。更多的时候,郑珍贵要待在学校,或看班管学生,或留在办公室备课写材料。在袁灶初中待了29年,他乡变故乡,学校成自家。

行走校园,每个教师都是一本日渐厚重的大书,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念一想都是书中的一个标点、一句话。为了把这本大书写好,郑珍贵认真备课,拟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忠诚和奉献写成学生最欢迎的主题。

(作者单位:通州区通中教育督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