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7日
参当其时,谋当其用
——念好撰写调研报告的五字诀
通州区委党校 杨曼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机关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职责。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是调查活动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既是检验调查研究工作好坏深浅的一个标志,也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导改进工作的一个依据。
要写好一份调研报告,必须对调研报告的概念、作用、种类、写法、写作程序了然于胸,这样写出来的调研报告才能够全面总结经验、深刻揭示问题、精准研讨工作、有效服务大局。那么,何为调查研究报告?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就叫调查研究报告,简称调研报告。如何写好一份调研报告呢?笔者认为,写好调研报告要念好“实、透、准、精、快”五字诀。
一是材料要实。调查资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向下扎根,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因为好的调研文章是“跑”出来的。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
二是分析要透。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撰写调研报告,前提是弄清事实,关键是搞好研究。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有深有浅,写出的报告质量有高有低,究其原因,在于分析是否透彻。分析是否透彻取决于调研的深度、广度,取决于作者对于调研所涉及领域的理解程度,但有一点是大家都可以做到,而且是必须做好的,那就是比较、鉴别、精选材料,使“原煤”变为“精煤”。因为调查后得到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研报告时不可能也不必都囊括其中。当我们经过调研占取足够多的材料时,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比较。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如何选择材料呢?在现有材料中,要选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要选取支持文章中某个观点、支持作者意见的材料,而且材料之间要相互印证、相互支撑,做到“自圆其说”。只有抓住材料中反映的主要矛盾集中攻关,撰写的调研报告才会有料有味。
三是角度要准。如果调研报告罗列了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看似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都有涉及,但又都没有讲透,那么这样的调研报告也就毫无灵魂可言。“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泛泛而谈的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选好角度、选对角度。就像摄影,角度不同,成像效果就千差万别。选对角度,就会重点突出、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选择角度,也应有法。我们要领会当前上级精神或关注点,吃透调研课题的现状或实际情况,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选准角度,把准主题,使调研报告成为“专卖店”的精品,而不是“杂货铺”的零星碎物。
四是语言要精。能否用最简短的语言,准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是调研报告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家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要用很短的文字说清楚很复杂的一件事,通常是很困难的。写调研报告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总是习惯从ABC谈起,从概念、历史讲起,一写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实际上,好的调研报告应当做到“有事说事”、少讲道理、多谈问题、多提对策,不一定非要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如果开头写了五六百字还未进入主题、未谈及主要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那就会降低读者的兴趣。撰写调研报告,要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洁却不简单作为最高境界。平时,我们要注意多揣摩、多学习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领导人朴实精炼的文风,要注意在实践中多动笔、多总结,要注意多向周围的“笔杆子”学习取经,做到“文无累段”“段无累句”“句无累字”。
五是撰文要快。调研报告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文贵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相反,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做到“见事早,反应快”。情况、问题、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也会被束之高阁,新文变旧文了。所以写调研报告应当讲究“生逢其时”,把“快”融入材料收集、分析综合、构思撰写的全过程。为了写出“参当其时,谋当其用”的调研报告,一方面要全面系统学习所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为理论指导实践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长期跟踪某些问题,了解动态变化,通过持续跟踪,重点关注,练出敏感的神经、敏锐的嗅觉。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要写出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就能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水平,就能写出研以致用的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