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11日

区人民医院:

“患”位思考 打造便民惠民利民的有温度医院

医保刷脸支付

自助服务

定期开展处方、医嘱点评

省、市医保局领导来院调研医保服务站工作

我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院调研药品耗材管理工作

5G+急救系统的建成,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一直以来,区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推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便民惠民利民举措,在就医流程中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针对八成以上是医保患者的情况,主动适应医保支付改革,严格遵守各项医保政策规定,合理治疗、检查、用药、收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群众就医更舒心、更便捷。

“患”位思考,服务更有温度。仅去年,医院就获得南通市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通州区医保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度南通市医疗机构医保考核中名列第一。

优化流程 智慧医疗便民

上月25日,市民曹汉军在区人民医院就诊时发现忘带医保卡,正着急时,医院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刷脸”支付,没带医保卡也没事。原来,为进一步提升医保患者结算便利度,这天起,我区医保“刷脸”系统首个试点区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并启用,标志着我区在全市率先迈入医保结算“刷脸”时代。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曹汉军在刷脸支付终端上进行了绑定,随着“叮”一声就完成了支付。“真是太方便了!以前忘带医保卡还得叫家人送过来,很麻烦,而且我们老年人用智能手机总是不利落,这个‘刷脸’真省事。”曹汉军对这项便民措施赞不绝口。截至当月底,已有4000余人通过“刷脸”完成医保支付。区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吴忠杰介绍,除收费窗口,后期他们还会在检验、发药等场景设置“刷脸”终端,进一步方便患者。

这并不是区人民医院在便民服务上第一次“吃螃蟹”。“南通医保”APP的启用、医保电子凭证的使用、按病种付费、特药服务等医保惠民政策的执行均走在全市前列。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医院不断探索和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积极建设智慧医保平台,有力促进居民医疗健康服务便捷化、高效化、智能化。门诊大厅和各楼层候诊区里设置了26台自助服务机,患者在“指指点点”间就能完成挂号、缴费、打印报告等操作,极大地改善了就诊秩序,提高了服务效率,真正实现看病“少跑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区人民医院在全区率先建成高标准医保服务站,为参保人员提供转外就医备案手续办理,门诊慢性病审批、基本医疗保险特殊药品用药申报现场审批,医保个人账户及医疗缴费信息查询等服务,避免市民往返奔波,缩减了审批流程,节省了时间。

创新模式 “良方妙药”惠民

上月28日,市民张先生来到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主诉自己感冒了,要求医生给他开奥司他韦胶囊和奥司他韦颗粒。医生告诉他,奥司他韦胶囊和奥司他韦颗粒是同类药,只可以开同一种剂型。即使开了两种剂型,到了门诊药房也会被退回来。

医生口中的“退回来”,就是医院为确保合理用药实行的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创新模式,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道“良方”。通过前置审方系统和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实行事前干预,对医生用药权限和用药剂量进行控制,防止大处方;通过药师对处方、医嘱审核实行临床用药的事中控制,不合格处方一律不通过,退回医生处修改,合格后方可缴费;通过每月开展的处方点评、医嘱点评、用药排名公示、考核,实行事后监管。通过以上措施,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大大提高,处方、医嘱的合格率均大大超过全省平均值。

治病有良方也必得有妙药。区人民医院每年全面完成国家谈判药品带量采购任务,做到应采尽采,药品在省阳光平台采购执行率99.98%、耗材执行率98.5%,在南通名列前茅,有效降低了药品、耗材价格,如使用量很高的用于治疗各类高血压的氨氯地平由30元/盒降为1.5元/盒,使用该种药品的高血压患者一年只要花费18元。三年来,医院已累计节约居民医保总量6000余万元;医保自费率为全市最低,仅8.89%。

在医院药房里,一个大大的电子屏不断滚动显示药品名称、失效时间等,这是门诊药房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信息,效期3个月以内的则显示为红色,提醒工作人员重点关注,妥善处理,比如下架、退货等,确保发给病人的药品安全有效。

人民医院为人民。区人民医院在南通地区率先引进了自动发药系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医院药品、耗材供应链智能一体化管理系统,加强药品、耗材的精细化管控,尤其对高值耗材的管理,每一个都采用唯一条码,入库、出库、消耗、收费等环节均使用该条码进行操作,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同时为每个产品建立了“身份证”,对产品的采购、供应、流转直到材料的消耗进行全程管控,实现产品可追溯,增加使用透明度,保障患者药品、耗材使用安全、高效、低耗,减少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诊疗费用,给患者带去真金白银的实惠。

落实“医”靠 优质资源利民

去年10月14日,兴东街道的王大爷突发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120急救车驶往医院的路上,随车医生进行了病情评估,发现王大爷心电图ST段抬高,出现了明显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于是马上通过5G救护车车载信息化系统,将心电图传至医院,医院胸痛中心、手术室、化验室、心电图室等立即做好接诊准备。从接到王大爷到手术室实施血管开通仅60分钟,一周后王大爷便康复出院。

心梗、脑梗等病情变化快、危险程度高,为进一步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区人民医院加快“5G+医疗”建设,通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5级、互联互通四甲现场评审,院前急救则从传统“边走边查”模式升级为“上车即入院”的“边走边治”闭环救治模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5G+急救系统的建成,也助力了医院“五大中心”的运行。医院建成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省级认证,创伤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市级认证。“五大中心”24小时、365天随时待命,心梗、脑梗、创伤、危重孕产妇等急危重病患者来院后,迅速开放绿色通道,优先诊疗、优先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为增强医保服务质效,医院大力推进双向转诊,建成医共体,将该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深度接轨上海,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定期坐诊、手术,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与先进医疗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更有“医”靠,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落到实处。

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的推出,表面看是方便居民更加公平可及地获得医疗服务,背后却是医院转变理念、改造流程、创新模式的先进管理战略,这些都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而这又推动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医院收治门急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手术台次、四级手术量同比均明显增长,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医药收入、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则全面下降。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表示,医院将不断优化服务,把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用“软实力+硬功夫”全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为“健康通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