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0日

“倾听一刻钟”成就亲子间的温馨

徐宜秋

趁着“春风润心”行动家访期间,与几位家长交谈,家长的焦虑不言而喻,让我在惊讶之余陷入了沉思:学生A的爸爸认为教育不能惯着孩子,通过“打”可以加深一下孩子的印象;学生B的妈妈无法改变孩子磨磨蹭蹭的性格,只有靠“嚎”;学生C的爸爸对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很窝火,狠狠地惩罚了孩子;而学生D的妈妈因为孩子说谎而骂了孩子,显得很后悔。

为什么这些家长不能公正地对待孩子?视情教育创始人张巨河曾对3000名孩子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爱孩子并且孩子也喜欢父母的只占7%,而孩子痛恨父母的则高达51%。家长们被这样一组数据惊呆了。对此,金陵妇女发展中心主任金一虹教授认为,家长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打孩子是避免不了的,这实际上是育子的误区。家长很少从儿童权利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不能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家长不甚了解孩子被打骂的心理感受,孩子会觉得不平等、屈辱,从效果上看,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有一时的收敛,但从长远来看,负面效应更大,会伤及孩子的情感,导致孩子自卑、内向,甚至产生自闭。显然,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靠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家长讲究育子策略,注重科学方法。

我们不妨再来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下面是这几个孩子的私语:孩子A:我们不是越来越难管,而是越来越崇尚个性,父母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孩子B:世上再没有比父母之爱更无私了,可相处也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孩子C:希望父母放下架子跟我们交朋友,站在我们同样的高度,才能看到我们眼中的风景。孩子D:父母要想关注我们,首先要读懂我们的心,高高在上的压制只能加剧我们的逆反心理。

可见,身为现代家庭下的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得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孩子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的理念,真诚地用朋友般态度尊重孩子,善于俯下身子平等对待孩子,而不能因为孩子弱小、对成人依赖,就无视孩子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动辄就用长辈的姿态居高临下地训斥,甚至把自己的失误或者不幸推脱和嫁祸给孩子。唯如此,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否则只会令孩子感到不安、自责和内疚,更使得孩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近期,在金一虹教授主持的联合国妇女基金项目《反对对女童家庭暴力:宣导与干预》课题中,还就家长如何避免“打骂教育”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出气筒。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先不要和孩子面对面,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又有一个人惹你烦,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会很容易爆发。另一方面,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平等沟通、学会谈心谈判。其中,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也往往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其实,时下的孩子对家长不再言听计从当属一种时代进步,倘若孩子过于循规蹈矩,则会让孩子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春风润心”行动发出“倾听一刻钟”活动倡议,值得每位家长去体验一番。因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努力用倾听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以成就一段亲子间的温馨时光。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