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6日
“每当遇到挫折或困惑,我总爱独自坐在榕树下,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榕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用它那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无尽的安慰与力量。”
榕树下的记忆
曹展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它独有的方式,承载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记录着成长的足迹。对我而言,那棵屹立在营房旁的大榕树下,便是这样一方充满故事与情感的圣地。
初见榕树,那是1977年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时, 当时我们南通县三余区应征入伍的200多名新兵在三余轧花厂换上了棉军装,登上了平生第一次乘坐的长途客车,经南通港搭乘轮船后,又从上海上了绿罐运输车(据说是铁路部门用来装牛载马的),几十节车厢,统一地铺,大家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福建厦门。
厦门,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美丽海滨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海岛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满城绿意、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著称。在这座城市中,榕树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之中,成为厦门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与自然遗产。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校园角落,随处可见榕树,它们或挺拔于路旁,或虬曲于水边,以各自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榕树在厦门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生命力旺盛的精神。厦门人喜欢在榕树下乘凉、聊天、下棋、谈情说爱,榕树下的故事,成为厦门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在那段被汗水与坚韧雕刻的青春岁月里,我有幸成为一名五七高炮战士。那段日子里,无数次的训练与挑战磨砺了我的意志,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营房附近小学当校外辅导员的日子。
那棵榕树下的孩子们在这里玩耍,追逐嬉戏,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有的捡拾落叶,做成风车;有的爬上树枝,假装是勇敢的探险家。榕树下,孩子们的故事如同这片树荫一般,充满活力。榕树下,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它们或许不是轰轰烈烈的,却都是真实而美好的。这些故事,让榕树成了一个见证者,一个承载者,一个传承者。
仍记得那次在榕树下的谈心,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金色的光芒与战士们坚毅的身影交相辉映。我的体质瘦弱,经过一天紧张而高强度的训练后,有些疲惫,但眼神中依旧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就在这时,班长突然叫住了我,让我傍晚到一旁的榕树下坐坐,说想和我聊聊。
走到榕树下,四周顿时安静了许多,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远处隐约可闻的火车轰鸣声。班长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拍了拍旁边的位置,示意我也坐下。我紧挨着班长坐下,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这次谈心会是什么内容。
班长没有直接开口,而是先递给我一根烟,从不抽烟的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火光在昏暗中跳跃,照亮了我们两张年轻而略显沧桑的脸庞。班长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然后开口道:“小曹啊,你跟我也有段时间了,我一直很看好你,觉得你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当时,随着训练强度的逐渐加大,以及即将面临的任务挑战,连队里不少新战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为了及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指导员决定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谈心活动。
我的班长是早我几年入伍的南昌人,在部队都俗称江西人叫“老表”。我与他讲述了自己离家远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与他分享了与战友并肩作战,共同克服困难的感人瞬间;还谈到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以及对军营生活的深刻感悟。他耐心倾听, 不时地开导。
通过这次谈心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战友之间那份纯真的情谊和深厚的信任。我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在这里,我们共同经历了风雨,共同见证了成长。
夜已深,榕树叶被风刮得“沙沙”作响, 知了还在鸣叫,但我的心却更加明亮了。这次谈心活动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们彼此的心田。
每当遇到挫折或困惑,我总爱独自坐在榕树下,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榕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用它那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无尽的安慰与力量。在那里,我学会了坚持与勇敢,也明白了责任与担当。每一次回望,都能从榕树身上汲取前行的勇气。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老部队,但榕树的形象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偶遇相似的风景,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是对那榕树深深的眷恋。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我所有美好回忆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