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05日
“不憧憬,不艳羡,不抱怨,不诋毁,这已经是经历‘阅己’‘悦己’‘越己’的升级打怪后的晋级模式。”
此心安处是归途
张海燕
人世间,最重的疲惫在哪里?负累的肩上,纠结的眉宇间,被束缚的手脚上,还是沉甸甸的心头?
无论是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满怀愁绪,还是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顾病自怜,抑或是李煜“朝来寒雨晚来风,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限怅惘,无不向人昭示着人生的大多数困境,都由重重外因与内因叠加,最终生生将自己囚禁在心的牢狱中,一个“心累”足以消弭人间万般色彩与声音。
如何挣脱“心囚”的锁,实现“心安”的坦然与自由?
耳边响起的歌声,似乎是悄然而至的答案:“心若无所求,有风无风皆自由;向往着远方,寻找理想的温柔;平凡日子中,不争不夺不忧愁;行走人海中,做个某某某……”
是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吾心安处是归途。
阅己:换一个视角
很多人阅尽千般书,悟遍万般理,却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根源在于没有“读好”自己。
人生是一本大书,而“读好自己”是一切阅读的第一步。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如果连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底气、目标都一无所知,那么这一生无疑是安顿不好自己那颗飘移不定的心的。
读清自己的属性归类,读清自己的本源初心,读清自己的前往方向,才能通过不断的沉淀、修炼,让自己到达向往的境界。
那么不妨从今天起,把看人世浮沉、看纷纷扰扰的眸光转回自己身上,看懂自己。看懂了自己,便不再盲目艳羡他人,不再一味憧憬茫然无知的未来,不再抱怨自己今日的境遇,不再诋毁已然经历过的一切。
财富、地位、职权,这一切从来不是决定“心安”的因素。读懂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从容地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这才是挣脱“心囚”,给“心”一份自由的前提。
悦己:换一种心态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其实,不光是女子,男子也会在“悦己者”那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喜悦。为什么那个“悦己者”一定得是他人,不能是自己呢?
你听,歌手继续在唱:“心若无所求,有风无风皆自由;把晚风做酒,陪我越生活荒丘;等一场大雨,洗礼浑浊的眼眸;雨过天晴后,一路花开一路走。”
因为悦己,才能在有风无风的时刻都自由自在,跟随晚风的轻拂,便能走过生活的千锤百炼,走过万般不自由的境地,一直走到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去。
悦己,不妨从慢下飞奔的脚步开始,十字路口的黄灯亮了,可是别急在这三秒冲过人行横道,晚几十秒,不会天塌地陷。悦己,不妨从灯红酒绿时,拨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找一片僻静的绿地,躺在草地上吸一口泥土的芬芳,谁说看风景要到接踵摩肩的景点去?身边自有你忽略的景致。悦己,不妨从关注身边的每一丝气息开始,留心看一下街道什么时候开始亮灯,亮起的刹那,天地是如何须臾间变脸的,看看第一颗星星在天边闪烁的模样,看看星光与灯光对眼凝视的目光流转……
从“悦己”开始,喜欢上世间万种风情,这份喜欢足以撑大那颗被囚禁的“心”,让它装得下世界,装得下美好,唯独把“心累”这个妖孽挤出去。
悦己,便是坚信:今日我所经历的皆是我该经历的,今日我所拥有的便是我想拥有的,今日我所失去的都是从来不属于我的。悦己,便是笑纳生活中自己的一切。悦己,便是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越己:换一重维度
今年热播大剧《永夜星河》,除了男女主亮眼的颜值,其实何尝不是给人生换了一重维度去重新体验?女主由现代职场小白穿书而去,成为原书中的绿茶女二,遇见腹黑白莲的男二,决心为剧中人换一个结局,而原男二在原女二半是横冲直撞半是真性情流露的一番操作后,意识到自己原本的童年记忆里埋下的重重陷阱,一跃成为男主。原女二也由剧中情节联系到自己童年成长的痕迹,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为自己的女主角。剧中角色,无不找回了童年时代自己的本色,撕扯掉了岁月强加的或“美颜”或“丑化”的滤镜,撕扯的过程虽有血肉剥离的痛楚,却也过滤掉了毒化的渣滓,沉淀出了初心。
我们普通人没有办法给自己换一个人生,没有办法穿越到自己读的故事中去,可是我们可以换一重维度,超越自己的本位,假设成为自己人生的旁观者,作为看客,你会对这场人生中的“自己”有些什么建议?
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是否也能反过来说,希望别人不要做的事,首先自己就不要去做,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角色。看别人不顺眼的地方,自己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沧海一粟中的这个“你”,成为自己眼中顺眼的合适的“他人”,然后再成为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心态,处不同的维度,重新打量、盘点自己的人生,或许可以摆脱“心囚”的束缚,成就不一样的自己。历经淬炼后的你我,本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个体,对没有修饰的真实“本我”全盘接纳。不憧憬,不艳羡,不抱怨,不诋毁,这已经是经历“阅己”“悦己”“越己”的升级打怪后的晋级模式。
我心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