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7日

“一千多年来,这个形象鼓舞感染了许多喜欢诗歌爱好文学的人,让我们觉得他气象万千、魅力无穷。”

李白的魅力

刘伯毅

李白的一生离不开“诗”“酒”。早年,李白客居山东任城时,就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六人居住在徂徕山,他们醉了就睡、醒了又饮,诗酒文章,乐极一时,号为“竹溪六逸”。李白的一首首诗歌,犹如一条条江河滚滚而来,喧哗、奔突、积蓄为波澜壮阔的诗的海洋。李白的酒风,从大唐的天空一直吹到1300年后的今天,醇厚而幽香。“李白一斗诗百篇”,同为大诗人的杜甫的这句诗,既是赞誉,也是李白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白的一生也离不开“山”“水”。李白是一位大诗人,又是一位精力旺盛不耐久坐的大旅游家。唐代诗人中,像李白这样游踪遍布大江南北的几乎没有,四川、河南、安徽、江苏等许多美好河山因为留有李白的诗篇而更加瑰丽动人。那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是激情的瀑布、豪情的瀑布,时隔1300年,依旧弹奏着山河与人心,给人憧憬和遐想。那个“相看两不厌”的安徽敬亭山也让人猜想不已,山本是无情之物,李白却赋予敬亭山人的意识和感情,还“两不厌”,对山不厌,那可厌的就是世道和欺压百姓的官吏了。敬亭山如今游人如织,许多景点和李白有渊源,许多人在寻找着李白的踪迹。

唐人多飘逸,尤其是盛唐的诗人纵情山水、出没边塞,加之常常把酒临风,甚而仗剑独行,其体格气质身心面貌大致都有“吴带当风”之势,尤以李白为最。李白常以不与群鸡争食的凤凰、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自居,他不屑于按部就班地参加科考,对一生埋头于经书的儒生不以为然。他也不满足于做个普通的僚属,而是“为帝王师”,以一介布衣而位至卿相,他想在得到足够尊重与信任的前提下,实现与当朝政治势力的合作,而且要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有相当的自由度,体现了知识分子崇尚独立、自由的个性。

李白不知道,他错就错在他的才华,在那个古老的国度,“恃才而傲”一直是贬义词。在人们眼里,只有权势才有高傲的资格,只有权力才能让人下跪和钦佩。至于才华,只是权贵者用来装点门面的,当才华不能为权贵者所用时,才华有时被贬得一文不值甚至备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李白通常只跟自己的内心情感对话,这种收视反听的心理活动,使他与社会现实日益隔绝起来;加上他喜好大言议论,难免招到一些人的白眼与非议,正如他自己所言“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这更加剧了他对社会的反感和对人际关系的失望,使他更倾心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

老百姓喜欢崇拜英雄,崇拜“半神”式的人物,李白的形象颇能迎合这种大众心理。可以说,李白是中国人精心雕琢的一尊血肉丰满的诗神,在他人生的履历里,我们感到连黑夜都阳光明媚、寒冬也百花怒放,他憧憬着、浪漫着,让后人享受到了他的快乐。他的诗篇确实可以充当供各阶层人民反复吟诵的浪漫主义的“圣经”,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几乎妇幼皆知。他傲视权贵却尊重下层百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就是安徽泾县的一个酿酒的百姓。更难得的是,李白的一些个人化的感叹,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抑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能给众多失意者安慰,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引起共鸣。

虽然李白为了改变命运,曾拜谒结交权贵豪门,但他不依赖权贵豪门,客观上权贵豪门给予他的帮助也不多,他却用自己的剑胆琴心,写下了不少不屈服命运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波澜壮阔的诗篇。余光中赞誉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李白听到唐玄宗要召见他时写下的一句诗,也最具李白的风格。每读到或想到这句诗,忍不住猜想李白是怎样昂着头、挺着胸、挥摆着手,迎着阳光大笑不止走出门去的形象。这个形象里,有对政治社会的强烈关注,有对山水自然的无限向往,有对现实人生的充分自信,有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一千多年来,这个形象鼓舞感染了许多喜欢诗歌爱好文学的人,让我们觉得他气象万千、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