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5日
“或许现代人的亲情,就是由这一串串取件码编织的。”
家庭驿站
吴永谷
“没有快递,这个家得散。”前天,坐通勤车时,李姐突然冒出这一句。她说,和老公的聊天全靠快递取件码维持。后排老刘则抱怨天天帮老婆取快递,最后愤愤总结:“再这么下去,驿站都快成我家第二个客厅了!”引得一车人狂笑不止。虽是句玩笑话,我却极认同。
上月,搬新家时,一天能收到十几个包裹,我经常推着小推车去取,也乐此不疲。因为这些包裹有自己精心挑选的,也有朋友送的礼物,每拆开一件,都像开启宝箱,能让我欢喜好一阵。顺手拆开一件,是昆明文友寄来的书立,我忙不迭地先去把书籍上架。这些陪伴我多年的书终于有了归处。再拆开一件,是深圳文友送的书房摆件,往书案上一搁,相得益彰,严肃的书架瞬间生出几分活泼。正忙着,姐姐给我买的金钱树就到了,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依旧蓬勃招展,碧绿澄清,给家里添了许多生机。还没来得及收拾妥当,就接到快递员打来的电话,说床垫马上送来。等整理好一切,暮色已漫过窗台。我站在角落里,看到焕然一新的屋子,温暖无比,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母亲得知我安定后,隔三差五便寄来包裹。核桃油、腌菜、土鸡……往往冰箱里还有存货,又邮来了新的。有一天,我收到一个稍小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袋辣椒面。我哭笑不得问母亲,她在电话那头自豪地说:“丫头,这辣椒面可是我用自己种的辣椒舂的,又香又健康!”我无奈地劝她少寄点,她“哼”了一声:“就只许你给我们寄,我们就不能给你寄?”我被母亲可爱到,便不再多话。她说的也没错,这些年在外漂泊,大小节日都是靠快递,给父母送去一丝温暖。而他们,也总能让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尝到故乡风味。正是这流动的一个个包裹,串联起一个家的温暖。
当味蕾被母亲的美食填满,眼睛却开始渴望更多色彩。那天,见朋友圈一好友晒的阳台花卉,我突然明白新家缺了什么。从此,驿站的货架上开始频繁出现我买的绿植。每次在楼下拆快递,总能迎来周围人的围观,他们问:“姑娘,这是什么花?开那么漂亮。”我答:“蝴蝶兰。”又问:“绣球和三角梅好养活?”我答:“很适合阳台种植呢!”这时的我俨然成了一个种花小能手。
最惊喜的是那株蓝雪花。刚收到时,它蔫头耷脑,我按卖家指导的换盆、罩袋,没过多久就开花了,像个突然清醒的舞者。邻居偶遇我,说:“你家阳台的花开得真好,我稍一探头,就有花看,有时还有花香隐约飘过来呢。”是啊,如此好的风景,怎能轻易错过。刚好,苏童的新书《好天气》也寄到了,我常一人一椅一书,浸在花影里。读至会心处抬眼,恰见两三片花瓣掠过纸页,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或许现代人的亲情,就是由这一串串取件码编织的。父母把牵挂加入腌菜,朋友将祝福融入摆件,连素不相识的卖家,都精心包裹着我们对生活的想象。每次扫码取件时,“叮”的一声响,像是家庭驿站的到站铃,那里寄存的不只是包裹,更是翻山越岭而来的、具象化的深深思念。
下次遇见老刘,我定要告诉他,别再埋怨帮老婆取快递了,那是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能让简朴的小家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呢。那一个个快递点,藏着我们随时可以拆开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