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28日

三十载技术攻坚铸就国产空压机领导品牌

红星空压机市占率近80%背后的创新密码

本报讯 (记者徐静怡 赵建明 通讯员花灿灿)在位于刘桥镇的南通市红星空压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复合型加工中心,只见10台复合型加工机床整齐地排列在一侧,两名操作工穿梭在机器间。“我们从2022年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新设备,用下来发现它的效率确实很高,是常规加工设备的两倍。”公司总经理张春荣介绍。

“像这款最小压力阀阀体有3个加工面,包括上面的钻孔,过去加工它需要5道工序,要经过多次装夹,现在通过这台复合型加工机床只要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形位公差精度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都显著提升。”张春荣拿起一款产品向记者介绍,还列举了一套对比数据来解释这台复合型加工机床的高效能:现在的10台复合型加工机床能够实现原来20台老机床的产能,用地却只占了原来厂房的50%,操作工人也从10人减至2人。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13台这样的复合型加工机床。”张春荣告诉记者,设备的迭代更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在这方面从不吝啬,“我们2023年在设备更新上投入了1000万元,2024年投入15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投入1200万元,预计全年投入将超1600万元。”

在产品展示厅,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进气控制阀可以说见证了行业颠覆性的改变,“过去国外进口阀一直采用油压控制,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维护成本高,我们通过自主研发把它换代为气控模式。”气控模式就是利用空压机自身压缩空气驱动控制进气,张春荣介绍,他们的产品相比国外进口阀,减去了油缸、液压电磁阀等复杂部件,更加轻量化,其产品所使用的膜片寿命可达6至8年,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这款阀推广两年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

红星空压机自1995年创办以来,从1300平方米的厂房逐步扩建至近20万平方米,从只生产活塞式空压机单向阀,一路发展到如今产品涵盖螺杆空压机阀类所有种类,企业整体阀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近80%,获得百余项技术专利。而企业能有如此跨越式的发展,是因为企业有自己独到的“创新经”。

技术部部长郭子云说,在企业,创新不是技术部门的“一家独大”,而是“全员共创”;创新也不仅限于“高大上”的发明,而是“比原来更好”的点滴进步,“我们的一线操作员工,即便是改进一个工装夹具、提升操作安全性或效率的‘小创新’,经过企业内部评审后也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企业为何如此注重“全员共创”?那是因为他们的“底色鲜明”。“我们董事长54岁开始创业,当年只是一名设备维修工,凭借一个单向阀的专利转化才攒下创业的第一桶金,他的创业创新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郭子云介绍,自2014年入职以来,他已经获得近20项国家专利证书,2024年更是凭借4项国家专利、3项企业内部创新,成为企业当年创新奖励最高获得者。

2024年,企业共评定创新项目81个,发放创新奖励奖金超40万元,获益员工37名,其中有25名就是一线操作员工。

对于未来,红星空压机已有清晰规划——推动产品从“气动控制”向“电动控制”升级。“电气化后,阀门状态反馈更精准,节能空间更大,也能更好地适配智能制造需求。”张春荣表示,这条“创新之路”,红星空压机将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