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30日
家长亟待为孩子制订生涯规划
徐宜秋
生涯规划,这个曾经在家长眼中略显陌生的词汇,如今已经逐渐走入了家长的视野。何谓“生涯规划”?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是如此诠释的:就是根据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特点,定位一个最能发挥他长处的位置,再选择一项最适合他能力的事业。这并不是意味着家长要帮孩子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搏命式读死书,而是要让孩子不断地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既能适应社会,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今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份目录中,一共新增了29个新专业,很多都没听过,比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教育、碳中和科学、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看起来好像这都是大学层面的事情,但如果你家有孩子正在上小学、初中或者高中,可千万不要无视。因为,这一次变动可能是未来10年教育趋势的提前演绎。为什么家长要关心“大学专业目录”?可能有家长会问:我家孩子才上小学、初中,现在关心大学专业是不是太早了?可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我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重,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在担心那一场通往大学的考试。看到别的孩子在补课,我们也立马跟上,补一分是一分,因为在高考时“一分就是一操场”。
我们太在意“眼前的成绩”,却常常忘了抬头看看我们到底是要把孩子送往哪儿去?而这一次,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全面重塑。未来10年,是从“分数导向”走向“能力导向”、从“通才堆叠”走向“专业聚焦”的关键十年。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太执着于眼前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潜力?我是不是还在用20年前的观念看专业,而忽略了社会正在变革?我是不是习惯了补课、提分、拼升学率,却没有真正为孩子规划“方向”?如果家长能先一步看清趋势,就能先一步冲出内卷。你就不再只盯着孩子每次考试排名而焦虑,而是能够带着孩子一起去思考:你到底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未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怎么做?
李志伟讲了一则他成长的经历:小时候,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规划。家长总是告诉他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书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至于长大后要做什么,找什么工作,他完全没想过,大学要学什么专业也是一头雾水。结果,工作了好几年,他还是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煎熬。他教诲道:没有人愿意过平淡无奇的人生,花谢了会再开,但我们的人生却只有一次,无法从头再来。
如今很多家长会进行职业规划、财富规划,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生涯规划。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味地抱怨、焦虑和迷茫,孩子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不听话,家长越来越担心孩子的学习。只有焦虑没有行动,已经成了家长的常态。应对迷茫,在于找到目标确定性,知道孩子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提前为孩子做好生涯规划,找到与孩子的共同奋斗目标,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才是家长解决焦虑和迷茫的重要方法。
古罗马喜剧作家忒壬斯说:“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通过生涯规划引导孩子不断努力实现自我,通过启发式的方法与孩子共同探索、设定目标、提供资源、鼓励实践,助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成员,最终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作者单位:通州区育才中学金沙湾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