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30日

汗滴里的家风密码

南通高新区小学五(2)班 叶灵睿

蝉鸣撕开夏日的闷热,我踩着滚烫的田埂去菜园找爷爷。远远望见,那个熟悉的驼背身影在辣椒丛中时隐时现。金灿灿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裹着爷爷挥动的锄头,在他古铜色的皮肤上涂满亮晶晶的汗珠。那些坠落的汗滴在泥土上洇出深色的花。我们家的密码就藏在祖祖辈辈的汗水里,那是太爷爷刻在锄头上的四个字:天道酬勤。

爷爷说,太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铁锄头”。那时候连年饥荒,别人家都饿得啃树皮,太爷爷却把满是石子的荒地刨得松软如棉被。天还没亮,他的锄头就“叮当”敲响启明星;月亮爬上山头,他的草鞋还在田垄间沙沙作响。“老天爷看得见勤快人”,太爷爷总爱念叨这句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他布满老茧的手掌上分明写着“天道酬勤”的纹路。

爷爷继承了太爷爷的勤劳。那年大旱,菜园裂开蛛网般的伤口。七十岁的爷爷挑着扁担,颤巍巍地往水井走。竹扁担“吱呀吱呀”唱着歌,水桶里晃动的清泉映着爷爷鬓角的白霜。“丫头,记住,‘天道酬勤’不是等雨来,是给老天爷看看咱们的劲头!”当邻家菜园蔫头耷脑时,我们的辣椒却红得像串串小灯笼——原来“天道酬勤”这四个字会变成汗珠,在晨露里喂饱菜苗的根。

爸爸的黑色公文包总是鼓鼓囊囊的,里面装着会“跳舞”的计算器和厚厚的税法书。去年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时,爸爸还在灯下核对企业报表,键盘敲击声像春雨打在屋檐上,他指着电脑屏幕教我:“这些数字会说话,它们说‘天道酬勤’的人值得被嘉奖。”那天他帮一家小企业找到政策优惠,厂长送来锦旗时,我看见爸爸的眼镜片上反光着“天道酬勤”四个字——原来这四个字不仅会藏在锄头下,还会躲在键盘缝里发光。

上个月参观张謇纪念馆,展柜里发黄的手稿让我心跳加速。状元郎的毛笔字遒劲有力,宣纸上“天道酬勤”的印章红得耀眼。最震撼的是大生纱厂的老照片:暴雨中的棉田里,穿长衫的张謇和工人们并肩挖排水沟,泥浆溅满长衫也浑不在意。讲解员阿姨说,张謇先生常对工人讲:“天不助懒汉,地不养闲人。”原来“天道酬勤”这四字密码,早就在我们南通人的血脉里流淌。

亲子马拉松那天,我的运动鞋像踩进沸腾的柏油路。就在快放弃时,忽然听见太爷爷的锄头在敲打土地,看见爷爷的水桶荡出涟漪,望见爸爸的工装泛着汗碱。那些声音汇聚成隆隆春雷:“天道酬勤!”胸前的完赛奖牌沉甸甸的,像颗凝结的汗珠,又像一枚小小的家徽。

如今每次经过菜园,总会在不经意间看到爷爷的汗滴。那些晶莹的汗里,映着太爷爷的锄头、爷爷的水桶、爸爸手中的键盘,还有张謇爷爷的毛笔,它们正沿着南瓜藤悄悄爬进我的铅笔盒,在作文本上浇灌出四个亮晶晶的大字——当我写下“天道酬勤”时,听见所有的汗珠都在泥土里笑出了声。

(指导老师:吴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