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1日
从“不抱希望”到“案款到账”
通州法院为当事人追回29年前的欠款
本报讯 (记者张秀秀 通讯员于正江)“真没想到,这笔29年前的25000元欠款还能追回来!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当事人高某将一面烫金锦旗郑重地送到通州法院执行局,还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感谢信。原本不抱希望的他,没想到法院干警的不懈努力为这场近30年的“执行长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起纠纷始于1996年,高某的父亲被拖欠工程款,但因为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只能终结本次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执行人不仅隐匿踪迹,财产线索也无从查起,这也成了高某父亲多年的一个心结。
今年春天,外出经商的高某无意中翻出了当年的法律文书,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通州法院执行局终本组辅警顾城城在录入材料时发现系统查无相关记录。对此,他没有简单结案,而是立即向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允萍汇报,并联系负责执行立案的王惠筛查同期案卷。
原来,受当时技术限制,部分案件数据未完整录入系统。执行干警一方面查找纸质档案,从泛黄的案卷里找到原始凭证;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寻被执行人的踪迹。几经周折,最终联系到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的镇村干部,成功送达执行材料。
翻阅尘封案卷、跨越千里沟通、反复确认信息……这些琐碎却关键的环节,在执行干警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拼凑出案件转机。经过持续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次性履行和解协议。
当执行款到账的那一刻,高某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感谢信中写道:“人民法院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更是温暖民心的希望灯塔。”
◎
《通州日报》南通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