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7日

当代草圣林散之八尺横额草书《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赏析

□黄宝乐

近期,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大美藏真——江苏省美术馆2024年度收藏作品展”。此展共展出该馆新藏书画作品70余件,其中书法作品计11件,分别为傅抱石先生行草条屏《毛泽东诗七律·送瘟神》,林散之先生八尺横额草书《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高二适先生《信札》计9件,费新我先生行草条屏《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观之,件件珠玑,皆大家风范。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祸频起,社会动荡。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部队统帅兼建安文学开创者、诗人曹操,率军北伐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坚实基础。九月班师归途中,途经碣石山(今河北昌黎县),曹操面对苍茫渤海,吟诗《观沧海》。诗中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达了其对当时社会动荡之忧,及统一天下之志。

1954年夏秋之际,恰好在秦皇岛北戴河(邻近昌黎县)开会,又饱览渤海壮丽景色,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想起了一千七百多年前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以及曹操的人生际遇,又感慨于新中国成立五年以来国家安定、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欣然诵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充分展示了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雄伟气魄,以及汪洋浩瀚之博大情怀。

1977年,社会逐步回归常态,文坛风气也逐渐好转。值其时,林散之先生年届八十,其草书风格已然成熟,被奉为大师。“中国现代书道展”在日本成功举办后,林散之书法作品在东瀛亦十分抢手。无疑,林散之作为诗人、书画家,对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背景、内涵、情怀和意境均充分领略。其横置八尺屏(高60厘米、长240厘米)生宣,以长锋羊毫饱蘸自磨浓墨,边吟边书,以情驭笔,提按顿挫,纵横挥洒,又一次塑造了恣肆、豪迈之情怀和艺境。

细读林散之先生此作,坚持中锋行笔,一味逆入平出,始终笔断意连,如一贯通气脉。全篇正文54字、跋文12字结体,通过虚与实、细与粗、长与短等糅合变化,随机造型,又结合轻与重、浓与淡、润与枯等墨韵变化,致通篇章法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变化多端。若第四行下“打”字“亅”和第十四行上“了”字“亅”以不同线形皆往左下拉长,造得虚空又相互呼应。如墨色中第三行“天秦皇”三字、第十行“鞭东临”三字、第十一行“石有遗篇”皆呈枯墨,与其余行段润墨呈强烈黑白对比。又如第三行“皇”字、第十行“临”字、第十一行“石有遗篇”四字行笔,长锋羊毫被绞转后所写线条已呈丝状,“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东汉蔡邕语)!驻足细品,诚离经叛道,形虽散而神不散,可谓散翁独创,盖其胸中一团豪迈之气自如吐纳也。

抑或长锋羊毫本难驾驭,抑或散翁年迈气力不济,若第四行“打”字“扌”、第五行“船”字右半、第十三行“换”字“奂”等处,启承转换略显生硬,瑕不掩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