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4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③

吴家园伏击日军汽艇

三姓街伏击战发生地点张灶港附近的水道(现已变窄)

□陆子森编写

抗日救亡的热潮在金沙兴起,民众开始行动起来了,有识之士纷纷用多种方法支援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1月的一天,国民党金沙区政府里,区长俞谷澄正和姚味香(时任南通县国民党政府教育科长)商量抗日救亡事宜。俞区长说:“现在江苏大中城市都沦陷敌手,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拥兵十几万在兴化、宝应一带观望,看来指望他来救我们是不可能了。地方上的杂牌部队派系林立,倾轧严重,见到老百姓就耀武扬威,见到日本鬼子就溜走,他们也是不可靠了……我想,还是我们区自己组织一支自卫队,来保境安民,如何?”姚味香两手合掌,连声称赞是个好主意,并给他献计:“现在区公所里的青年抗日宣传队,在赵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南通市委书记)、姚溱等的带领下,工作有声有色,他们有勇有谋,建议让他们作为骨干加入,定能增强自卫队的战斗力。”俞区长一听,马上就请姚味香回去联系动员。

有一百来人的第七区抗日自卫队(相当“连”的建制)组建起来了,一批共产党员成为其中的骨干。俞谷澄自任队长,赵琅、姚溱分别任副队长和政训员。在他们精心培训下,这支部队素质提高很快,大家摩拳擦掌,准备给日本鬼子以严惩。

1938年3月底,日本鬼子初犯金沙,二十多天后被逼撤走。当年12月下旬,日本鬼子再犯金沙,中共江北特委机关撤往四安镇。而国民党南通县政府退驻北兴桥,第七区自卫队也从金沙撤到十总店整训。日军再次入驻金沙后,对当地人民和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残酷的镇压。他们烧毁房屋、抢劫财物、强奸妇女,对被抓的群众横加各种罪名,施以种种酷刑,手段极其毒辣,令人毛骨悚然。

翌年4月14日,俞谷澄等忽然接到潜伏在金沙的侦察员送来的情报:“金沙日军将于15日到三姓街抢锯树木,运回筑碉堡。”俞谷澄和赵琅、姚溱商议,决定设计打击这股敌人。姚溱认为:“敌人锯树筑碉堡,数量不会太少,陆运困难,一定会走水路,可在翠如桥北张灶港两岸伏击。”俞、赵认为有道理,决定当夜秘密进军,并联系请驻在西亭的国民党保安10旅的邱冠生营派李姓连长带一连人支援。

“三姓街”是金沙至西亭运盐河南的一个小村镇,其北有小村叫吴家园,靠近这里的有张灶港、王灶港、季灶港等三条河流通入运盐河,自卫队选择这块地形,正是伏击日军的理想地点。队部决定,以姜守仁分队为主设伏;以姜孝如分队向金沙警戒,阻击陆路来犯和增援之敌;邱冠生营所派的李部则分驻三姓街和吴家园策应。

自卫队于15日拂晓前抵达埋伏阵地,两岸小麦、油菜随风摇曳,人影完全隐没其中。上午8点多,果见三艘敌艇驶来,前两艘相距很近,后一艘却距离五百多米,估计是敌指挥艇了。一会儿前两艇已进入伏击圈内,而后一艘尚未进入射程之内,俞、姚认为不能迟延,立即发出信号出击。一时两岸枪声大作,弹如急雨,鬼子仓皇应战,很快就死伤多人。后面指挥艇上的敌人见状立即从东岸登陆向吴家园迂回包抄过来。姚溱忙向俞示意,俞即下令担任向金沙警戒的分队长姜孝如率部直扑敌指挥艇,掷出了手榴弹,鬼子只好回艇应战,而支援的李部此时也合兵进击,敌见势不妙,只好狼狈而逃。

此次伏击战历时不足一小时,我抗日自卫队取得了理想的战果。俞区长对赵琅和姚溱的谋划及指挥表示钦佩和肯定。

当日上午,“鬼子被伏击”的消息迅速传到金沙镇上,市民无不拍手称快!唯恐鬼子回来报复,从东街到西市的大小店铺立即关门打烊,市民们从门缝里向外窥视,看到鬼子们耷拉着脑袋,从汽艇上搬下用麻袋装着的鬼子尸体。抗日自卫队还缴获了敌人的枪支弹药,进一步武装了自己。

这场伏击战惨败后,金沙据点的鬼子们十分恼火,气急败坏地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一周之后,他们纠集了驻南通的部分日军到三姓街翠如桥地段进行“清剿”,烧毁了吴家园、哑子庄及周围的几个庄园近百户人家,枪杀和打伤了数十人,掳走的财物难以计数。

日本鬼子的暴行再次激怒了抗日的军民,已经燃起的抗战烈火继续蔓延,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