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5日
“人若能如萤火虫那样,发出自己的光,哪怕再微弱,哪怕再短暂,也就不枉此生。”
萤光虽微暖人间
沈亚
夏夜,我坐在院里纳凉,四周黑漆漆的。夜风轻摇,远处暗弱的灯火,便在树影间时隐时现。
忽然,一点绿色的微光,从墙角的草丛间升起,忽明忽暗,飘忽不定,原来是只萤火虫。这细微的绿光,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清亮。它飞得不高,只在离地两三尺的地方盘旋,时而向上跃起,时而低垂下落,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系住了。
儿时乡间的萤火虫很多。夏夜常见稻田上空,浮动点点流萤,宛如银河碎星散落人间。孩子们将萤火虫捉来,装进玻璃瓶,置于床头。那一瓶幽光,便照亮了童年的梦境。有时半夜醒来,仍见瓶中萤光闪烁,胆小的孩子就觉得非常安心。
眼前这只萤火虫,飞了一会儿,停在草叶上,光芒渐暗。我以为它会就此歇息。不料片刻之后,它又亮起来,向别处飞去。生命原本就有明有暗,有起有伏,也需有所执着。前段时间,我遇见一位老人。他已是癌症晚期,但每天坚持写日记。他说:“我知自己时日无多,就要更加珍惜……”他的生命之光,就像这萤火一样,虽然明灭不定,却始终不曾自我熄灭。
我想起古人咏萤的诗句。“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道尽了寂寞;“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尽了闲情;“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叹尽了兴亡……人总爱将情感寄于外物,好像萤火虫也有悲欢离合。殊不知,它们既不懂诗歌,也不解哲学,发光只为生存繁衍。但这又有何妨?世间万物,本就有诸多共情之处。
那点绿光渐行渐远,终至不见。我望着它消失的方向,心头泛起微澜。这渺小的生命或许明日就不在了,但今夜它闪烁过,飞舞过,这便已足够。就像已离世的老李,他一生清贫,却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葬礼那天,学生们每人捧着一盏小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光芒虽然微弱,但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何尝不是时间长河里的流萤?有人光芒万丈,有人暗如星火,最终都归于沉寂,差别只在于照亮范围的大小。但谁又能断言:只照亮方寸天地的光,就不弥足珍贵?白日里,我刚读过鲁迅先生的《热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萤火虽不能驱散黑夜,却足以指明方向。这让我想起很多志愿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微光”,照亮着生活的每个角落。
人若能如萤火虫那样,发出自己的光,哪怕再微弱,哪怕再短暂,也就不枉此生。我朋友赵老师的书桌上,摆着一张老照片,那是三十年前支教时的合影。照片里的孩子们现已人到中年,有的成了医生,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回乡创业……当年那小小的萤火,如今已化作满天星光。
夜深了,庭院里又飞来几只萤火虫。它们时聚时散,在黑暗里划出优美的光弧。我忽然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萤火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用微弱的光芒,证明自己存在过。
萤火虽微,亦是光明。这光明或许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但足以点亮一颗心灵,温暖一个角落,指引一段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