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6日

创新“探路者” 农户“引路人”

番茄小镇成就共富大梦想

本报讯 (记者张秀秀 施翔宇 通讯员白凡)近日,记者走进通州区番茄小镇的种植基地,近百亩大棚里,黑、紫、粉、黄、绿等各色番茄挂满枝头,工人们提着竹篮穿梭其间,指尖轻转便摘下一串酸甜多汁的“致富果”(见右图,张秀秀 摄)。这个去年2月正式启动的单体番茄种植基地,正用一颗小番茄串起周边农户的共富梦想。

“我们可不是普通的番茄园。”种植园主管谢浩介绍,基地采用“两茬轮作+错峰定植”模式,搭配双层保温膜、水帘降温系统和熊蜂授粉等技术,全程使用无公害有机肥料。“你看这草莓番茄,单果200克左右,带青肩、酸甜口,像极了小时候的味道。”他随手摘下一颗,“我们专挑高端品种试种,青甜、紫翻香、千禧等16个品种里,水果番茄占了大半,就为抢占反季节市场,卖上好价钱。”

科技的注入让番茄产量和品质双提升。今年基地预计产量超60万公斤,销售额突破240万元,亩均毛利润达1~1.5万元。“反季节时价格高,正常季节稳销量。”谢浩说,从春节到现在,小番茄、口感番茄陆续上市,如今虽近尾声,但硬粉果的分拣车间依旧忙碌。

“栽苗、采果、包装,我样样都干!”家住金沙的邢加美擦了擦额头的汗,篮筐里的番茄已堆成小山。作为基地的“长期工”,她每月能挣2000多元,“以前接送完孩子只能在家待着,现在既能顾家又能贴补家用,给孩子买点零食、添件衣服,手头松快多了!”像邢加美这样的本地工人,基地有十几名,忙时还会再招二十多人,“这些村民全程跟着学技术,栽苗、打岔、养护样样精通。”谢浩说。

帮助就业只是第一步,更深远的改变在田间地头。“以前大家只敢种老品种番茄,怕风险、怕没销路。”谢浩坦言,“我们与山东种苗公司合作引进新品,试种成功后再推广,给大家提供育苗、教科学用肥、帮技术指导,最后还代销售。”目前,金沙、十总等周边乡镇的30多家农户正跟着番茄小镇“吃螃蟹”。

“我们的初衷就是做创新的‘探路者’,再当农户的‘引路人’。”谢浩说,“从选种到销售,全链条帮扶,让小农户也能种出‘金疙瘩’。”如今,番茄小镇的番茄不仅填满了上海高端市场的货架,更鼓了周边农户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