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9日
“承载着文化历史底蕴的青鱼静看百川向海,陆海浮沉,丰盈了人们的餐桌,感知着人间的烟火升腾……”
沉底青鱼好滋味
徐 楠
“静水鲤鱼流水鲫,青鱼沉底鲢鱼浮。”性喜“沉底”的青鱼,不仅生长快,而且多脂味美、刺大而少,成了淡水鱼中的上品,颇受人们的青睐。
青鱼,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螺蛳、蚌、蚬、蛤等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喜食螺蛳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作“螺蛳青”。
青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历代都有文人将青鱼写进诗赋之中。曹植在《闲居赋》写道:“青鱼跃於东沼,白鸟戏於西渚。”可见,青鱼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是很常见的鱼类。唐代王昌龄在《送程六》写道:“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到青鱼:“池上饮食:水饭……凉水菉豆、螺蛳肉……旋切鱼脍、青鱼。”
青鱼全身都是宝,《随息居饮食谱》载:“青鱼内脏,除了苦胆,不可食用,其他都入烹。”青鱼营养丰富,烹食后味道极其鲜美,古往今来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大宋第一美食博主”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安国寺品尝到“碗装青鱼”后,点赞频频,赐名“一品青鱼”,欣然赋诗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清朝美食家袁枚专门记录下西湖醋鱼的做法:“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民国才女张爱玲也是一个典型的吃货,她居然还会写食谱、做菜,在送给美国友人爱丽丝的菜谱中,详细介绍了“红烧划水”的具体做法:青鱼尾巴两条,青鱼头一个,菱粉3/4杯,酒两汤匙,酱油半杯,糖两茶匙,盐一茶匙,火腿数片,葱、姜,在热油锅内煎炸,捞起,另起油锅,倒入油五六汤匙,浓油赤酱,醇厚鲜美,纯纯的老上海的味道。胡适先生对红烧青鱼尾情有独钟。一次,胡适宴请梁实秋,事后梁实秋回忆说:“有两个菜给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青鱼的烹制方法很多,无论哪种做法,鱼肉细嫩肥腴,极富弹性,令人爱不释口。红烧青鱼头,加入适量的粉皮,鱼头鱼脑味道鲜美细嫩,而那粉皮吸收了浓浓的鲜美鱼汤,爽滑入味,嘬一口鱼头,再跐溜吸一口粉皮, 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增。青鱼头也可以炖汤,乳白色的浓汤,那滋味真是令人拍手叫绝。
炒青鱼片也是一道颇有人气的菜品,味道鲜香,入口滑嫩。炒鱼片最讲究火候,炒过了鱼片会碎,炒制时间过短,鱼片夹生。首先给鱼片上浆增强韧性,把片好的鱼片用清水冲洗至发白,加入适量盐、胡椒粉等调料,放入鸡蛋的蛋清和适量的干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然后起油锅爆炒,加入冬笋、香蕈或芹菜梗等炒,再加葱、椒即成。
民间有“青鱼尾巴鲢鱼头”之说,所以红烧青鱼划水是一道传统名菜,徽菜、苏菜及上海本帮菜中均有。划水就是青鱼尾巴,青鱼力大,尾巴常年用来划水,是活肉,滋味自然特别好。一道刚出锅的红烧青鱼划水,皮不破,骨不断,肉不散不碎,色泽酱红,汤汁浓稠。趁热夹一筷,浓汁伴着鱼肉入嘴,但觉肉质细嫩却有肥厚油润之感,真是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指大动。
红烧秃卷也是老饕们的最爱。青鱼肠俗称“秃卷”,富有不饱和脂肪酸。肠子剖开后,撕掉肠衣,洗净沥干,放入容器,加盐、醋,反复搅拌洗净,置入沸水中汆熟后,再入热油锅,加黄酒、青蒜红烧而成,味道极美。而青鱼“托肺”则是用青鱼的肝做成,新闻界老前辈赵超构先生品尝后著文道:“所谓秃肺,其实非肺,而是鱼肝,此物洗净之后,状如黄金,嫩如脑髓,卤汁浓郁芳香,入口未细品,即已化去,余味在唇在舌,在空气中,久久不散。”由此可见此菜的神韵和魅力。当然红烧青鱼段、糖醋鱼块等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承载着文化历史底蕴的青鱼静看百川向海,陆海浮沉,丰盈了人们的餐桌,感知着人间的烟火升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