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0日
好书推荐
《我的教育观》
作者:丘成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丘成桐,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27岁证明了困扰数学界22年之久的卡拉比猜想,33岁成为第一位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1979年,丘成桐应华罗庚邀请回国访问,此后他便开始为中国的数学发展贡献力量,培养中国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2021年,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在丘成桐的推动下成立,致力于在中国本土培养数学领域发展的领军人才。
在《我的教育观》一书中,丘成桐分享了个人成长故事与教育哲学思考,这既是他40余年教育实践的总结,也凝聚了他数十年治学、育人经验,为读者揭示了为学、育人、成才之间的深层关联。提到做学问,不少人都会想到王国维曾以三句宋词来比喻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回望自己的求学之路,丘成桐深感在父亲的教导下,对历史和哲学涉猎颇多,也培养了自己的抽象思维。如今想来,丘成桐认为,寻找真理的热情就如同年轻的恋人对自己对象的追慕,那是很重要的事。恰如王国维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学的求真与热忱才是持之以恒的动力来源。
关于育人与成才,丘成桐直言,小学生的功课不宜负担太重,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中国式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补习,甚至开始准备奥数。孩子的心理负担很重,慢慢视学习为畏途,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领略到做学问的兴趣。而要想走出一条自我的成长之路,真诚至关重要。在丘成桐看来,这份真诚不仅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还意味着对待学术事业抱有一颗诚挚的赤子之心。或许在事业、生活中,我们会遭遇许多失败,但更要学习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一时的失意不应该影响一生的成就。如果总能在错误中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便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我的教育观》既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本教育启示录。凭借数学家的理性思维与文学家的感性笔触,丘成桐将抽象的学术理念巧妙转化为生动的生命故事,既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也向青年学子传达了“以热爱为帆,以坚持为桨”的成长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