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2日
通州区人民法院优先清偿职工债权
“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话”
本报讯 (记者张秀秀 通讯员黄俭 顾颖)近日,一位皮肤黝黑、步履蹒跚的老人将鲜红的锦旗送到通州区人民法院金融庭法官手中,并连声道谢。这面锦旗背后,是老人全额拿到被拖欠的工伤赔偿款的喜悦,更是通州法院运用破产程序为弱势群体保驾护航的生动实践。
数年前,薛某在通州区某企业工作时不幸遭遇工伤,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企业须向其支付一笔工伤赔偿金。然而,企业因经营不善早已陷入困境,赔偿款迟迟无法兑现。身体的伤痛与经济上的窘迫,让年近七旬的薛某倍感煎熬,对拿到赔偿款几乎不再抱有希望。
转机出现在2025年。根据债权人南通某公司的申请,通州法院依法裁定受理通州某企业破产清算一案。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及管理人团队细致梳理企业财产,发现该企业在银行尚有30余万元保证金。承办法官与管理人积极与银行沟通协调,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将该笔款项接管至管理人账户,为债权清偿提供了关键保障。
由于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通州法院于6月23日依法裁定宣告该公司破产。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优先保障!”在制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时,承办法官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在支付必要破产费用后,优先全额清偿了薛某的职工债权8万余元。
薛某深知,企业涉及大量债务,若仅依靠普通执行程序,自己的工伤赔偿恐怕难以全额拿回。为表谢意,他特意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这笔赔偿款不仅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更让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话。”
◎
《通州日报》南通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