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4日
“那些安稳平静的岁月藏着的,是让人心生欢喜、勇往直前的力量。”
紫茄纷烂熳
耿艳菊
夏日的菜市场总像打翻的调色盘,一眼望过去,赤橙黄绿青蓝紫,像花海一样耀眼。紫色的除了紫甘蓝,便是茄子了。
茄子入得侯门深院,亦光临寻常百姓家。众生平等,在茄子面前,一切虚名浮利都是浮云。
念及此,首先想到的就是《红楼梦》里有一道著名的菜肴——茄鲞,且看这几句对白: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简单的几句话可以看出,出生乡野之家的刘姥姥对茄子熟悉至极,活得淳朴简单,正如茄子就是茄子的味道。而钟鸣鼎食之家,饫甘餍肥,平常食材的复杂做法已让其失去了本来的风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间菜蔬自是一身清气,不偏不倚。
南宋郑清之有一首写《茄子》的诗差不多也是这般意思,茄子不讲身外那些虚物,人人都喜欢吃。诗写得形象有趣,曰:“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
一到夏日,黄瓜、西红柿、豆角,就开始霸占着餐桌,茄子这时就显得风度翩翩了,抱着退让的态度,如它深紫的外形一样低调华贵地偏安一隅。奈何多而絮烦,黄瓜不爱了,西红柿也烦了,豆角也腻了,人们的胃记起了安静的茄子。
这种对茄子的哲思,早在南宋诗人笔下已有印证。南宋杨万里有诗言:“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家乡故园,家家户户都有一片小菜园,园里一角总种着几棵茄子。紫色的茄子沉甸甸地缀在枝叶间,尤其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绚烂,像一朵朵硕大的紫花。南北朝沈约有《行园诗》写:“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初菘向堪把,时韭日离离。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后来读到这首诗,想起那些小菜园角落里的茄子,在清风中、在阳光下,悠然自在,每每沉醉旧时光里,自己也仿佛拥有了片刻的潇洒和轻松。
最好吃的茄子,不在城市超市那整齐划一的货架上,不在长途跋涉后的保鲜膜里,而是悠悠然长在记忆中寂静又热闹的乡村角落,或许是田间地头、或许是房前屋后闲置的那一小片空地。它们自然随意地生长,自由地吸收雨露风华。这般自然生长的茄子,总带着土地的温度和季节的馈赠。
犹记得家中小院压井前有一片地方,不向阳,种上一棵树都长得很缓慢。可那年,母亲种的两棵茄子却意外地长得格外好。印象中,没人特意照料它们,平日里井边洗脸洗衣也都视而不见似的。起初谁也没在意,直到枝头突然冒出几个拳头大的小茄子,一家人讨论着能不能长大,都认为长这么大已经不错了。
一天又一天,慢慢就把茄子的事抛诸脑后。可它们偏不服输,一天天鼓胀起来。任你再无视,也不得不被那炫目高贵的一团紫牵住眼神,一只只茄子像一个个太阳,散发着熠熠光芒。
刚摘下的茄子新鲜,可以生吃,淡淡的清甜。茄子有很多种做法,大多简单,或清炒、或切成细丝拌面炒、或切成片蘸面糊油煎、或最简单的清蒸……那时,我们最喜欢吃的是油煎茄子,外酥内软,非常美味。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柳宗元谪居柳州时,述旧言怀写下的一餐素饭竟如此动人——菰米是“香饭”,茄子成“珍蔬”。是的,最寻常的食材,也能被时光酿出珍贵。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平平淡淡的烟火生活,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什么深意,可当我们走过半生再回首,蓦然发现: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平常,是多么弥足珍贵。那些安稳平静的岁月藏着的,是让人心生欢喜、勇往直前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