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5日

临摹及临摹展的意义

□黄宝乐

编者按

砚田耕墨,最忌心浮气躁;碑海泛舟,方得风神永驻。通州区第四届书法临摹展今日在区行政中心开展。今观黄宝乐先生序言,既析临摹“技道双修”的奥义,更见“字如其人”的箴言。临摹展,非止于摹形追影,实为守护书法人“入帖出帖”的修行之道——以笔墨为舟,渡传统之河;以碑帖为镜,照艺心之澄。愿此展如星火,既照见通州书坛新锐的锋芒,亦能点燃更多人习书的雅志,让墨香长伴,文脉永传。

书法界有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书法人,出道、出名几年后,便走往下坡路。个中原因,不再临帖,缺少传统碑帖持久滋养,便步入了书写自由化的“不归路”。

临帖,从技法层面言,为书写功力训练,含章法、字法、笔法、墨法等;从艺术层面言,为笔墨语言提升,含品德、情感、气韵、风格、艺境等。

临帖,不需专求形似,要先像后不像,用力更要用神,取其神趣。要先无我后有我,意在笔先,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气息裹得紧,手脚放得开。

临帖,要入得深,才能出得浅。正所谓天长日久,方得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笔下生风。

区文联一年一度,连续主办临摹展,已达四届。其意义有四点:

倡导守护爱好书法的初心。书法是一门手艺,也是一种艺术。凡人学习书法之初,心诚又虔诚。书法学得几分后,引人关注,受人尊敬,易陷炫技、名利泥潭,便渐渐地忘了好书的初心。临摹展的举办,就是倡导守护书法人爱好书法的初心。

引领临摹传统碑帖的风尚。临帖是书法人跨进书法艺术大门的不二选择,更是书法人始终走在传统左右,一直保持正确创作状态的唯一路径。这是临帖意义之所在。连续组织临摹展,引领书法人钻进传统碑帖,吃透风神。同时围绕一二种名帖,拓宽临摹,兼收并蓄,锲而不舍,可望成一家之言。

发现关怀书法人才的成长。回顾这四届临摹展,计发现书法人才六十五人,临摹展为他们提供了成长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若王方、刘云、马箫箫、费培培、褚冬梅、陈红芳、蔡锦峰、丁施予、朱沐华、张凯、韩树云、沈勇、朱佳男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已在各级书法展中取得了不俗成绩。通过临摹展,也强化了全区书法人才梯队建设。

鼓励培养学子习书的雅好。临摹展的连续举办,吸引了一大批学子们的积极参与。这四届临摹展,通州籍大、中、小学学生临摹书法作品入展计二十一件,优秀作者若中国矿大于书韵、南师大彭张博、南通高师陈紫祺、育才中学宋祎宁、石港小学何雨曦等。无疑,雅好书法,对这些出色的学子而言,书法将会陪伴和滋养他们未来的人生。

林散之先生说“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金箴玉言,可作书法人习书临摹的座右铭。

2025年8月16日于三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