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3日
邹韬奋演讲纪念地:以笔为剑铸丰碑 以声为号奏华章
在兴仁镇温桥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广场上,一棵历经500多年沧桑的银杏树依然挺拔苍劲,而树下那座由巨大书本雕塑托举起的纪念碑,仿佛是一座穿越时空的讲台,无声讲述着这一段铿锵历史。
1942年12月,在这棵参天的银杏树下,邹韬奋先生面对三千多师生、干群发表了一场长达4个多小时的抗战演讲。如今,这里已成为韬奋先生精神传承的重要地标,驻足树下,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邹韬奋先生演讲时激昂的声音,感受到那个年代炽热的爱国情怀。
多年来,当地政府一直精心保护这棵银杏树。1990年,为纪念韬奋先生这场影响深远的演讲,更是将原来“温桥小学”更名为“韬奋小学”,让韬奋精神在校园内代代相传。南通市韬奋小学首任校长野建受访时详细讲述了当年的情景。“那是1942年12月26日,韬奋先生来到了南通县中,就在这棵银杏树下,作了题为《团结抗日的形势》的演讲。”野建说,“他用流利的国语谈论了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在‘大后方’的黑暗统治。尽管寒风凛冽,演讲持续4个多小时,但听众都聚精会神、毫无倦意,无一人离场。”
在野建看来,韬奋先生的报刊和宣讲就像是“流动的课堂”,他“让大众听得懂”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演讲中,更深深融入了他所创办的报刊。“他一生共创办了‘六刊一报’和一家书店‘生活书店’,撰写的评论、通讯、杂文、散文和游记等作品超过800万字。他还翻译了大量有关西方先进理念、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的书籍,是启蒙民众、宣传抗战的重要力量。”野建的话语中满是崇敬。
宣传战线亦是战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从创办报刊到现场演讲,邹韬奋的抗日宣传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苏中苏北地区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深厚,新四军活动频繁。韬奋先生的到来,极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战决心,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野建感慨道。
纵观邹韬奋先生的一生,他始终站在救国运动的前沿,用笔墨书写真理,用声音唤醒群众,凝聚起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历经风雨,古树依然枝繁叶茂,而韬奋先生当初播撒下的思想种子,早已在通州大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化为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永恒丰碑。
记 者钱吴蝶 佘佳宁 浦佳如
通讯员黄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