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5日
从“雨天看海”到“雨润家园”
通州“海绵城市”建设为百姓撑起“安心伞”
近年来,通吕运河北岸公园、慈善文化公园等绿地项目广泛采用透水铺装,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过夜”。图为慈善文化公园。 卑多敏 摄
雨霁云开,金沙湾金乐公园的步道泛着莹润的光,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悠闲散步,透水铺装地面隐含水汽,却不见积水成洼、倒影凌乱。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正是通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悄然守护的成果。
通州地势低平,又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过去每逢大雨,“开船看海”曾是通州人苦涩的调侃。通州区内涝曾有多严重?景怡花苑居民曹先生记忆犹新:“以前一下雨就积水,有的地方暴雨便水深及膝,有一年大雨,为民西路到交通路,好几段路上的水深得能开船,只能背着孩子蹚水送他上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1年,通州区印发了《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明确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体系。此后,透水铺装替代混凝土,雨水秒渗入地;地下蓄水池收集净化雨水,反哺绿植;市民中心屋顶草坪实现雨水收集与生态隔热双赢……“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一步步融入城市肌理。
机制创新、项目落地、资金保障多管齐下。同年,通州区启动城区污水处理环境提升333工程项目,对城区11个片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截至目前,8个片区、超30平方千米的改造全面完工,市民雨天出行难大幅缓解。区住建局副局长曹云峰表示,今年,全区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排查、测绘、疏通工作启动,将进一步增强雨水排放与污水收集能力,彻底解决已建成区域的雨天排水问题。
基础管网改造为海绵城市筑牢根基。2022年,通州区启动“金沙湾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项目”,海绵建设区域22.8平方千米。2024年竣工的金乐公园完美融合海绵基因与文化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近年来,通吕运河北岸公园、慈善文化公园等绿地项目广泛采用透水铺装,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过夜”。据规划,通州还将以海绵理念推进竖石河公园、运盐河绿地等工程,构建20平方千米雨水花园与口袋公园体系,为城市拓展“呼吸空间”。
曾经“步步惊心”的雨天,正变为“从容自在”的体验。据了解,市民涉积水投诉下降超70%,生活在海绵工程附近的居民感受尤为明显,家住金欣佳园的王女士笑着说:“刚下过雨,我在金乐公园散步,鞋底就沾了点湿印,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民生为卷,以雨水为墨,通州正在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随着更多海绵工程的建设,通州这座日益学会“呼吸”的城市,正为百姓撑起更加稳固的“安心之伞”。曹云峰透露,今后将聚焦老城区更新与老旧管网改造,彻底破解内涝痛点,实现“雨停水退、水质不污”,持续提升城市生态韧性。
通讯员徐钰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