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8日
“小饭碗”托举“大民生”系列报道之二:
从便民到共赢 小碗香大食堂解锁助老餐“幸福密码”
“能为老人提供一顿热乎实惠的饭菜,是我们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站在小碗香大食堂热闹的用餐区,望着满座银发食客,负责人李坚笑着袒露心声。
这家位于金沙街道新金路301号的食堂,是我区老年助餐点之一。自加入全区助餐服务体系后,它以“助老+经营”双向模式,走出了一条便民与发展双赢的路子。
“成为助餐点前,食堂主要服务周边居民,客源相对固定。”李坚介绍,加入助老体系后,凭借助餐政策引流,老人组团就餐成了常态,客流量增长近30%,效益提升约10%。旺盛的人气不仅带活了堂食,更让食堂的品质被更多人认可,不少老人家属也成了常客,营业额稳步攀升。
这一良性循环的背后,是对助老服务细节的精准打磨。
便捷性上,小碗香延续全区“一次采集、全域通用”的“刷脸”模式:老年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完成一次登记,此后无需反复带证,“刷脸”即可直接享受就餐优惠。服务与餐品上,李坚深知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老人牙口、口味特殊,得把细节做到位!”他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专项培训,始终将食品安全与老人的用餐体验放在首位;餐品设计上更是花足心思,在保证种类多样的同时,坚持做到软烂适中、营养兼顾,让老人吃得满意又安心。
“这里的饭菜口味好,今天这顿饭还优惠了6块钱,我经常来吃。”正在用餐的陈小良老人对食堂服务赞不绝口。为扩大政策知晓率,食堂推出“享补贴、抓草鸡蛋”活动:通州户籍60周岁及以上居民,进店消费满25元即可参与活动,日均吸引20~30位老年人办理助餐登记。
如今,小碗香大食堂已成为老人口中的“幸福食堂”。李坚表示,会坚守助老初心,借政策东风让食堂更红火,让助老餐香持续飘远,实现社会价值与经营效益的双赢。当前,我区正加速推进老年助餐点规范化建设,未来将有更多像小碗香这样的点位投入服务,让“助老餐”的香味飘得更远,把温暖送到更多老人身边。
记 者张云帆 宋金平
实习生吴杰龙 通讯员黄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