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5日

百年文脉的现代应答:

“慧学养正”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吕斌

1923年,先贤孙儆先生创校,张謇先生题写“以学愈愚”校训,铸就了“启智润心”的教育丰碑。新时代,我们以创新思维活化文化基因,构建“慧学养正”育人体系:“慧”以启智,打造深度学习新样态;“正”以立人,涵养时代新人精气神。通过“慧学”课程、“养正”德育和“赋能”治理等“三大”体系建设,让百年文脉焕发时代生机,实现从传统校训到现代育人体系的创新跃迁。

一、“慧学”课程体系:孕育素养生长新样态

“慧学”课程体系以“深度学习、素养生长”为目标,通过课堂改革、课程创新和评价激励,激活学习内生动力。

1.课堂改革:重塑“慧学课堂”新范式

课堂是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学校大力推进“立学课堂”理念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慧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紧扣“预学—导学—练学”三环节,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每周开展“同题异构”展示,党员或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采用“1+1”评课制度,蹲点领导全程参与,强化课堂教学研讨的考核。行政推门听课、优秀导学案评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辅以专家诊断把脉,通过“问题驱动+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生成”的转变。

2.课程建设:培育“慧长课程”生态圈

构建“基础+拓展+特色”三级课程体系,形成立体化育人网络。基础课程强基固本,拓展课程个性发展,特色课程创新突破。打造“32社团+2特色课程”实践平台,涵盖科创、艺术、体育等类别。定期举办红歌大赛、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实践中发展兴趣、提升能力。一年来,159名学生获省、市、区级奖项,其中“编程社团”“无人机社团”分别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第五届全国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二、“养正”德育体系:绘就生命成长新图谱

“养正”德育体系以“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理念,通过价值引领和实践养成,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思想引领:铸就“三维一体”育人体系

作为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始终将党建引领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构建“三维一体”思政体系:思想铸魂,开展“阳光助学”“党员旗帜”行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课程融合,书记带头打造“大思政”金课,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实践育人,开发红色德育十大课程,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形成“党建+团建+德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2.实践育人:创新多元评价新机制

在狠抓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基础上,创新实施“十星”评价体系,设立“慧美少年”“勤奋之星”“劳动之星”等十类荣誉称号,通过“积分制+荣誉榜”的动态评价机制,结合每周主题班会,全面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精心打造“实验之光”德育品牌,常态化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志愿服务进社区”“传统文化体验营”三项活动。德育案例《方寸之间的匠心传承:蓝印花布中的德育之美》被《江苏教育》专题报道,学校蓝印工坊社团学生作品在《初中生世界》专题刊载。相关经验多次在区级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

三、“赋能”治理体系:开创协同发展新格局

“赋能”治理体系以“共治共享、激发内驱”为核心,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和教师发展改革,营造师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生态。

1.管理创新:健全现代化治理机制

实施“一体两翼”治理模式,推行“管理主客体双向互动”机制。创新采用“项目制+蹲点制”双轨并行,强化“四力”(凝聚力、执行力、示范力、创造力)班子建设。通过行政人员包级、蹲班、靠组,形成“行政—年级部—班主任”三级联动网络,确保学校高效运转。《慧学养正,让生命拔节生长》获评江苏省“构建新时代初中学校治理体系”优秀案例。

2.教师发展:搭建多维成长立交桥

通过“青蓝工程—项目工作坊—名师领航站”实现分层培养,为青年教师配备学科+班级管理双导师,推行集体备课“三部曲”与捆绑考核,激发团队活力。学校成立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共读教育专著、定期沙龙研讨等,促使青年教师加速成长。一年来,承办区级以上教科研活动12次,67名教师执教公开课,43人次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发展格局。

在“慧学养正”育人体系引领下,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先后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青少年篮球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青少年足球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江苏电视台、《江苏教育》《南通日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办学成果;德国教育考察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名校长培训班、江苏省领军校长培训班等数十家国内外教育团体到校考察交流,对学校育人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彰显“慧学养正”育人体系的长效价值。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将继续以“慧学养正”为魂,通过课程体系、德育体系、治理体系的协同创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深化育人改革,奋力谱写育人新篇章,为教育强区贡献更多“实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