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5日
在负重中前行,于坚守中闪光
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级中学 杨小峰
作为一所五轨制农村初中,先锋初中目前在校学生820人,其中约70%为新市民子女。面对优秀生源流失、教师老龄化严重且缺编的现状,学校秉持“让每一位教师充满教育的激情”“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一、党建引领,筑牢办学治校“根与魂”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拧成“一股绳”,推动“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让党建成为教育发展的导航仪。
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作为“第一议题”的核心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学深悟透,将其切实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强化实践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品牌矩阵,通过“党建引领提素养”项目,由党员教师带头开设“立学课堂”示范课,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开展“先锋引领,爱心育株”活动,组织党员教师与特殊关爱学生结对,常态化开展一对一帮扶。学校制订的《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实施方案》,真正实现了“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让每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二、增强内驱,激活教育发展“动力源”
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明显的现状,学校将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作为破局的关键,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满教育的激情。
行政率先垂范。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我承诺“一直从事本专业教学并坚守初三教学一线”“我的办公室门永远敞着,所有老师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我的办公制度执行、备课批改作业等情况”“凡是我做不到的,绝不要求老师们做到”,并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起好带头示范作用。在开学初的行政会议上,我提出“勇担当、树表率”倡议,所有成员积极响应,全部从事一线教学,均超工作量工作。从晨间管理的书声琅琅到晚自修的灯光下,从课堂教学的精气神到课间个性化的辅导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学校现有11名行政人员,有4名同志同时担任班主任,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
创新管理沟通。为避免直接批评引发教师反感,学校充分利用工作群的即时性与正向传播力,常态化图文展示各类教育教学好做法的照片并配以简单的评价,有效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向好,助力形成良性教育生态,让工作群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窗口”:优秀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的照片被其他教师揣摩学习,年轻教师尝试的互动教学视频引发老教师的热烈讨论,班主任们精细化管理的“瞬间”成了共享资源;同时,也把行政组成员平时工作的辛苦以图片形式发在群里,让老师们看到行政团队的日常。这种“以图为媒、以做示范”的方式,让先进做法可视化、可模仿,潜移默化中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氛围,增进了普通教师对行政工作的理解,凝聚了攻坚克难的合力,使整个队伍逐渐心齐、气顺、劲足,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注入持久且强劲的内生动力。
三、践行宗旨,夯实育人全体性“奠基石”
学校70%左右学生为新市民子女,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文化背景多元、学习基础差异较大,且普遍面临家庭教育支持弱、归属感与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学校践行“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出一条兼具温度与实效的育人之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注重文化浸润。学校以“环境育人”为抓手,通过特色班级评比,文化石、文化展板等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让不同背景的孩子在共同的校园文化中感受接纳与归属;借助清明祭英烈、“大思政课”、民族一家亲花艺活动等主题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本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同。
聚力学业提升。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学校推行“精准教学”策略。系统制订《晨读、晚读规范》,培养良好朗读习惯,严格落实“四精四必”与分层作业,设计《作业跟踪记录》《培优补差工作记录》。实施“抬峰托底”工程,建立临时班级,校长室成员担任临时班主任,利用午休和晚自修时间,为学习基础好的搭建成长平台、为后进生提供基础巩固辅导,让他们都能在学业上获得适切发展。
加强家校协同。学校构建了“全员关爱”体系,所有特殊学生全部由校长室成员结对。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四个维度开展常态化帮扶,针对性解决新市民子女因家长忙碌导致的陪伴缺失问题。班主任牵头,行政、导师共同参与,除定期开展集中性入户家访外,双休日特殊家庭的家访已成常态。通过家校社联动,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家庭教育知识;开设青葵心育论坛,创办先锋初中心理小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弥补家庭教育短板,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如今,学校新市民子女在学业进步、性格养成、社会融入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的归属感与自信心持续增强,真正朝着“最好的自己”稳步前行。2025年,先锋初中高智同学成功被江苏省南通中学航空实验班录取。
“敢为人先者,方成先锋;全面发展者,始具格局。教无止境,贵在坚持;学有所成,重在拼搏。不遗余力者进,持之以恒者胜,厚积薄发者行远。”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使命。学校将以“勇创先锋”的昂扬斗志,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努力办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老百姓信得过的家门口的学校,为通州教育事业贡献先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