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5日
从“问题清单”到“文化处方”
——“乐善”文化引领下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周春国
2023年8月,我初到金乐小学时,学校正处于舆论漩涡,家长充满质疑、教师信心不足,学校的发展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为摸清实情,我向全体教职工发放了一份电子问卷,全面倾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共收到135名教职工近500条意见和建议,这份“问题清单”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教学到德育,从常规到后勤……
如何找到一个改革的切入口把这些问题都统整到其中?叶澜教授的一段话给了我启示:“处在急剧变化时代的中国中小学,必须面对‘知道自己前行方向’的问题。我们需要基于学校现状,改变固有的习惯,进行独立思考,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于是我尝试着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物态文化:以环境重塑增强自信
学校的校园环境虽然只是最外在的展现,但对师生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对增强师生自信起到重要作用。于是,我们以最容易改变的环境为切入点,先后对乐善广场、乐豆农场、乐善秀场、资源中心、心理咨询室、运动中心、学生社团中心、教工健康中心等空间进行升级和改造。
以乐善秀场为例,它原本是图书馆底楼一块闲置的区域,因设施陈旧沦为“被遗忘的角落”。但其所处位置优越,是来访宾客必经之地,半圆的结构形成一个天然的舞台,于是我们将其升级改造为“乐善秀场”。以班级为单位常态化组织学生展示活动,开设各类作品展览,全年举办活动50余场,千余人次登台展示,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通过让每面墙会说话、每寸土地能育人,物态环境实现了从功能重构到文化浸润的升华。
二、制度文化:以机制创新坚定信念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系列管理机制,以最受关注的环节为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两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
以优化考勤制度为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非常反对以往的指纹打卡,一来感觉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没能受到足够的尊重;二来以往对于考勤结果不认真评价,有些人从来都不考勤,只有一些“老实人”还在坚持,导致考勤制度名存实亡。我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掉考勤机,改为“弹性化”管理。上班时间如确需要外出,实行报备制度——2小时以内向办公室主任报备,半天时间外出向分管副校长报备,半天以上的要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这一改变既保障了工作秩序,又极大提升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制度文化需在积极有效的实施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积极、先进的文化价值,其源于制约,而终于内化。
三、行为文化:以特色活动振奋精神
两年来,我们在健全常规的八礼四仪活动和校园节日活动基础上,以最有活力的环节为创新点,着力打造独属于乐小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乐善嘉年华”和“乐善游园会”便是其中的经典品牌。
以乐善游园会为例,2025新学期伊始,我们以“庆元宵·乐游园”为主题,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盛宴。舞狮贺岁、创意花灯、益智灯谜、非遗展示,让校园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第一天到校的孩子们惊喜连连,乐在其中。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实践,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民俗魅力,激发文化自信与探索精神。
高质量的校园活动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目标、增强归属感、提高自信、培养社交能力。
四、精神文化:以攻坚克难凝聚合力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变革中的学校需要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团队精神,众志成城,才能把改革向前推进。我们发现,凝聚合力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中力量从最难突破的环节入手进行改革并取得实效。
以治理校园积水为例,2023年秋季开学第二天,下了一夜的雨,早晨到校后发现积水深达20厘米,整个校园变成一片“汪洋”。孩子们的鞋子和裤脚都湿透了,师生家长怨声四起,甚至短时登上视频热搜,我如坐针毡。通过了解,得知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处理,成为一个“顽疾”。当天我就联系专业的疏通公司,对全校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诊断,发现了6处堵点,后来花了一周时间,把所有的堵点进行开挖疏通。
然而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大雨过后还是有深至脚背的积水。通过研究建筑图纸,发现学校在建设时分为两期建设,排水系统互不相通,因广场面积大,瞬间积水量过大,无法在短时间内排放彻底。于是,我们又花大力气架设管道,把南北排水系统合为一体。
当我以为彻底解决了积水问题时,却再一次被打了脸。2024年9月12日一场大雨,操场再次出现大面积积水。经过和市政部门沟通得知,症结在于学校的整体水位偏低,低于外面的市政排水位,所以当短时降雨量特别大时,校内的雨水还是不能及时排出。于是在2025年暑期,我们又进行了第三轮改造:在广场周边挖出深80厘米、宽60厘米的H型排水明沟,明沟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很好的蓄水功能,然后将水排至校外市政道路两旁的排水沟,确保再大的降水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排出。今年7月30日特大暴雨期间,广场上再没有出现任何积水,压在我心头长达两年的大石终于移开。
面对疑难杂症,我们拒绝“头痛医头”,坚持系统治理,用显著成效换取师生信心。
经过两年努力,金乐小学整体文化氛围悄然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家长满意率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提升,社会各界也给予极大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江苏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对学校的办学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20余个考察团到校进行交流互动,“乐善”文化引领下的教育实践与改革初见成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最深沉的力量,一所学校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某一位校长的孤勇,而是靠一群人的共同信念。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真诚、坚持与系统思维。我们愿意一起努力,办有温度的教育,建有故事的学校,育有情怀的学生。
